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药物类型:
短效类安眠药,如咪达唑仑,适合入睡困难者,作用时间较短,一般为4-6小时;中效类安眠药,如艾司佐匹克隆,作用时间约为6-8小时;长效类安眠药,如地西泮,作用可持续超过8小时。
2.剂量大小: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调整剂量。低剂量时可能只引起轻微镇静效果,睡眠维持时间较短;高剂量则有可能延长作用时间,但容易引发副作用,不建议随意增加剂量。
3.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药物的代谢速度不同。例如,老年人由于肝脏功能减弱,代谢速率降低,药物作用时间可能更长;年轻人的代谢功能相对较快,作用时间可能缩短。
4.健康状况:
肝肾功能不全者往往清除药物的能力下降,会使药物滞留体内,导致作用时间延长。另外,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产生耐药性,即使服用同样剂量,效果也会减弱。
5.其他影响因素:
饭后服用安眠药可能导致药物吸收速度变慢,作用时间推迟;同时饮酒或服用其他镇静类药物可能增强药效,使睡眠时间延长。
长期依赖安眠药可能导致成瘾性和戒断反应,应遵医嘱服用,避免擅自增减药量或长期使用。如出现药效不足、睡眠质量不佳等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不宜自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