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发病机制:
脑溢血是由于脑内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占卒中病例的约10-15%。这种类型的卒中常导致较大的脑损伤,并可能引发颅内压升高。
脑梗死则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坏死,约占全部卒中病例的85%。其进展较慢,但可以导致长久的功能障碍。
2.死亡率:
脑溢血的早期死亡率较高。在发病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出血量大、脑水肿等原因,患者死亡的风险相对较大。
脑梗死的死亡率虽然低于脑溢血,但仍需引起重视,特别是在急性期内。
3.后遗症:
脑溢血患者在存活后,可能面临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如偏瘫和失语。这是因为出血常伴随大面积的脑组织损伤。
脑梗死也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当重要功能区受累时,但轻微的病例恢复较好。
4.治疗复杂性:
脑溢血常需要紧急手术干预以缓解颅内压力,但手术风险较大。
脑梗死的治疗重点是尽快恢复血流,如使用溶栓药物或进行介入治疗。
综合以上因素,脑溢血因其快速发病、高死亡率及严重后果,在急性期内被认为更为危险。长期来看,脑梗死带来的持续功能障碍亦不可忽视。预防与及时治疗对于两者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