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局部皮质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这些药物通过减少皮肤炎症和瘙痒来改善湿疹症状。需注意使用期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两周。
2.非甾体类外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这类药物适用于对皮质类固醇反应不佳或长期使用有顾虑的患者。它们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中的特定细胞减少炎症反应。
3.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这些药物主要用于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症状,尤其是在夜间瘙痒严重时具有显著效果。
4.系统性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对于严重或广泛分布的湿疹患者,这些药物可能被考虑使用,但因其潜在副作用较大,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监控下使用。
5.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药,通过靶向特定的免疫通路来减少湿疹症状,适用于中重度湿疹患者,但使用成本较高。
治疗湿疹不仅仅依赖药物,还需综合考虑日常护理,如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已知过敏原、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等。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需根据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