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心理因素:这种现象可能与情绪紧张、压力或焦虑有关。研究表明,情绪上的不稳定会导致人们通过进食来获得安慰。一项研究发现,约有75%的过量进食行为与情绪波动有关。通过放松训练、心理咨询或其他方式减轻压力可能有助于缓解这种症状。
2.生理因素: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例如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可能导致血糖水平的波动,引发饥饿感。规律饮食、增加纤维素和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帮助维持更长时间的饱腹感。有研究指出,每日摄入25-30克纤维素能有效延缓饥饿感的出现。
3.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作息和缺乏运动也可能影响食欲调节。规律作息和适当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平衡,提高身体对饥饿信号的感知能力。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改善整体健康状态。
4.医学检查: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改善症状,则需考虑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的可能性。这类疾病可引发食欲异常,需要通过医学检查加以确认。
持续进食的现象多为心理和生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调整饮食、管理情绪及适当运动,多数人能够改善这一问题。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