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颜色由尿中的色素决定,最主要的是尿胆素。尿胆素是一种黄褐色的色素,由血红素分解产生。尿液中色素的浓度越高,颜色就越深。
2.排尿初期,积聚在膀胱底部的尿液往往浓度较高,因此颜色较深,呈现黄色。这是因为尿液在膀胱中停留时间较长,水分被部分吸收,导致溶质浓度增加。
3.随着排尿的进行,膀胱中的尿液逐渐被排空,上层相对稀释的尿液开始排出。这部分尿液含有较多的水分和较少的溶质,因而颜色变得更浅,甚至接近无色。
4.饮水量、饮食和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尿液的颜色。如果饮水充足,尿液通常更加稀释,颜色偏向无色或透明。
尿液颜色的变化通常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出现异常颜色,如红色、棕色或绿色,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