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假肢类型:假肢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被动假肢、功能性假肢和智能假肢。被动假肢提供的是外观的完整性而不具备运动能力。功能性假肢则通过机械结构使得使用者可以执行一些简单动作如抓握。智能假肢利用传感器技术和微处理器,根据肌肉信号或其他输入实现更加精细的动作控制。
2.运动范围:智能假肢的设计使其能够模仿自然手臂的一些基本动作。这类假肢可以通过电极检测残肢上的肌电信号,从而驱动假肢进行屈曲、伸展、旋转等动作。对于某些高级假肢,还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手指灵活度,使用户能够完成诸如系鞋带、打字等精细动作。
3.适应时间:使用假肢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通常情况下,在专业康复训练师的指导下,使用者可能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来学习如何有效控制假肢,以及提高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便利性。
4.技术进步:近年来,假肢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包括生物反馈系统的发展,这使得假肢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然。某些领域正在研究如何将神经接口技术应用于假肢,以进一步提高其功能性和用户体验。
在选择和使用假肢时,应该考虑自身需求、假肢功能和生活方式的匹配。适当的训练和心理支持也是顺利过渡到使用假肢生活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