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工作机制:放射性核素是一种带有放射性的化合物,当被注入体内后,会选择性地集中在骨癌转移区,通过发射α或β粒子直接杀死癌细胞,同时对周围健康组织影响较小。
2.疗效评估:
疼痛缓解率:据统计,大约60%-80%的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后可获得显著的疼痛缓解。
生存时间延长:部分研究显示,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具体数据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骨事件减少:与常规治疗相比,放射性核素治疗可减少骨折、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治疗过程与副作用:
治疗过程简单,通常仅需静脉注射一到两次,每次持续时间约为几分钟至半小时。
常见副作用包括轻度的血液毒性,如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控的。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局部疼痛加重等症状,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在疼痛管理方面表现突出,但也需注意副作用和个体差异。在开展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