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类型:
神经源性肿瘤:占纵隔肿瘤的20-30%,常见于后纵隔。
淋巴源性肿瘤:包括淋巴瘤,占20%左右,多见于前纵隔和中纵隔。
胸腺瘤:约占15-20%,主要位于前纵隔。
生殖细胞肿瘤:约占10-15%,通常位于前纵隔。
2.症状:
呼吸困难:由于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导致呼吸道狭窄。
咳嗽:尤其是干咳,是常见症状之一。
胸痛:肿瘤侵犯胸壁或神经引起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
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系统性症状,多见于恶性肿瘤。
3.诊断: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扫描和MRI是重要的初步诊断工具。
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肿瘤标志物等辅助诊断。
组织活检:通过穿刺或手术取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4.治疗:
手术切除:对于大多数局限性良性和部分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化疗:适用于恶性肿瘤,如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
放疗:对于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随着医学进展,对于特定类型的恶性肿瘤,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逐渐应用。
纵隔肿瘤种类繁多,症状复杂,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多种医学手段。在发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