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药会引起什么危害

发布时间: 2014-07-05 16:18:28

陈璟副主任医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普通内科

  美国著名医学家劳伦斯和贝内特曾有一句名言:每当医生给病人用一个药,也就是在冒一次险。

  同样的,对于欲减肥的人来说,只要你准备使用某种减肥药,你也就要准备付出一种肉体和(或)精神上的代价。

  不同的减肥药有不同的不良反应,老一代的减肥药如苯丙胺等药物因有强烈的成瘾性,现在世界范围内已不将它们作为减肥药使用;上世纪生产的此类减肥药都因为有一定的中枢兴奋作用,曾被少数人当作毒品滥用或贩卖,余毒至今尚在。

  20世纪后期曾大量使用的芬氟拉明等品种也因其有心脏毒性反应如肺高压症和心脏瓣膜异常,尽管发生率很低,为安全用药出发,世界上不少国家也已经禁止上市销售。

  苯丙醇胺(即PPA)可引起出血性中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已停止该药上市,中国药监部门也停止了该药和含有该药的复方药品(如康泰克)在市场上销售。

  新一代减肥药如奧利司他可引起体内脂质排泄增多并导致一些胃肠道症状如油便、腹痛等,还可造成体内多种维生素缺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值得关注。

  所以在选用减肥药物时,应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它可能造成的伤害,开始用药时尤其应注意有无精神或身体上的异常反应,而连续几个月或几年的长时间用药也应该定期上医院作体检,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兆头。西药减肥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用药利大还是弊大

  看完了上面的几段文字,你也就可能明白:任何一种药都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合适,药到病除,身心健康;用得不合适,反受其害,甚至抱恨终生。

  权衡用药的利大还是弊大,是合理安全用药的根本所在。

  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任何一种药物上市销售,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査和严格的临床试验,以至于有些医生或用药者误认为现在用药所冒的风险很小,不必要谨慎行事。其实不然,有的时候,用药冒的风险依然是相当大的。医生必须为病人权衡得失,病人也得为自身的安全周密考虑,所以,经常在用药或不用药间费尽心思,这也是临床医生不好当的道理。

  医生要为病人设身处地考虑,用药合理不合理,取决于医生对这种药物、这种疾病和患上这种疾病要用这种药的病人的具体情况的掌握程度。

  这里有一个用药利弊的著名例子。

  1人患上伤寒病,就需要用氯霉素,而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但病人如果不用药,他很可能因伤寒病而死亡,这种危险要远远高于氯霉素所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险,用药的好处超过了它的风险,这就是利大于弊;若病人患的是普通支气管炎,医生也给使用氯霉素,即或开始时没有发生什么反应,但第二次、第三次用药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结果是老病没治好,反而又新添上更危重的病情,这就是弊大于利。

  具体到减肥药物治疗的利弊,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西布曲明对肥胖病有明显疗效,但对血压和心率有影响,治疗过程中若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现象者,应减低剂量。对于身体各器官基础功能正常的病人来说,这种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可以耐受,继续用药这些反应和症状往往可以自行消失,且一旦减肥成功,不但卸下了浑身赘肉,心、脑以及内分泌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大大减低,用药减肥的功德莫大于此,这就是利大于弊:但对于那些患有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病人,就不得使用西布曲明,否则可加重这些疾病的病情,有时甚至可致命。

  国内近年来曾有调査报告指出,有些青年女性,仅为在逛马路时的回头率高一些,就勒紧裤腰带不吃饭,还自行滥用一些强效减肥药,以致造成神经性厌食,营养不良,体内免疫功能下降,纵然雕出了个骨感美人模样,但虚弱得三级北风都可以将之吹得个飘飘扬扬,再等到清醒过来时又欲用药来增肥,将自己好端端的身体当成了个药物试验品;有的造成内分泌失调,致使终身不孕,这就是弊大于利。

  特别是对于一些安全系数小的减肥药物,更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因为这类药物有这样一种特性:减肥治疗功效更强,但要冒的风险也更大。

  一味的小心谨慎,该用药时不用,害怕承担药害风险,结果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是极不应该的。但医生仅凭经验用药,甚至是在某些利益因素的驱动下滥用药物;倒霉的就是病人了;而最可悲的是,有些人治病心切,一味追求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或刻意追求所谓的新药特效药,到头来把钱白扔了不算,还赔上了自己的健康甚至性命。

  说完了这些,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结论就是:对于病人来说,如果不用药病情也会好转,哪怕暂时承受一下苦痛,我们也宁愿不用药。

  而对于医生们来说,他的目标不仅要做到给病人有好处的药,而且要做到只给那些对病人有好处的药,或者起码要做到只给那些对病人利大于弊的药,这不但是衡量一个医生医术高低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医生医德的标准。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