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2 00:12:52
工作在社会、经济、道德行为上的意义十分明显,同时还是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工作和运动一样都是运动身体的组织和器官,只是运动的部分和方式各有不同。依其工作性质,脑力劳动时感觉器官负担重些,体力劳动时运动器官负担重些,但所有工作都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工作给予个体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努力后的成功又给人以满足感,肯定了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产生乐观和愉快的情绪,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维持健康年轻的状态。
工作是情感、精神的寄托。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人生道路上很不顺利,精神上、肉体上饱经创伤,但他们保持了一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使自己充满青春的活力,其原因得益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工作让他们忘记了得失和厄运,更加坚信自我的人生价值,所热爱的工作成为他们抵抗身体不利因素的抗衰老药物。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引起愤怒、烦恼、忧愁、悲哀等情绪反应的事情,在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最好的排解方法是去想另一件事或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良的情绪就会逐步消失。
工作使个人在为社会服务中获得认可,在工作中体会创造的乐趣,一旦人们的精神情感完全脱离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不再是社会人了。人的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是工作,脱离工作的人不清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社会关系狭窄,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容易产生乖僻孤独、空虚、忧悒、脆弱等情绪,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的疾病。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工作,随着社交范围缩小,人际关系和生活规律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使一些老人不能适应现实生活而罹患“离、退休综合征”。为了让自己逐渐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在心理上应及早做好退休前的准备,计划好退休后的生活安排。有条件者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培养1〜2种兴趣爱好,让生活丰富多彩,使自己富有生气和活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一些在职时想做而没能去做的事,如上老年大学、读书、写作、进行社会调查、学棋琴书画、种花、养草、旅游、访友等。平时多外出走动,结交同龄人和年轻人朋友,使自己生活内容充实,都有益于身心健康。
学习是涉及全身的活动,使人能迅速适应社会变化,提高自我价值,推迟心理衰老。人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时,得到的不仅是获得学识的乐趣,还能增强自信心。热爱学习的人,一般不会悲观抑郁或自暴自弃。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容易意志消沉,产生孤独感和末日感,这种心理状态加速了生理功能衰退的进程,使身体健康状况恶化,缩短寿命。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是不断获得新知识,提高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焕发起老年人的“第二次青春”。许多老年人在老年大学学习,感到满足了自己的愿望,文化艺术素养得到提高,充实了生活内容;处于同龄人中,共同语言多,心情舒畅,普遍感到自己变得年轻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比较长寿,原因是他们一生中只有一个专注的奋斗目标,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结果。为了防止心理老化,推迟大脑的衰老过程,提倡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离退休老年人要通过继续学习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身心处于良好状态,从而达到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