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2-11 11:42:31
胡建华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严重者连乙状结肠都向下移位,由肛门垂脱向外翻出的一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引起脱肛的原因与便秘有关:
(1)儿童特别是幼儿多见脱肛,是由于其骨盆和盆腔器官组织发育不全,或幼年多病、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致使直肠周围的脂肪被吸收而减少,失去支持直肠的作用,括约肌张力减弱。
(2)患便秘时,则常因排便用力造成脱肛。
(3)老年人多见,是由于老年人全身器官组织衰退,肌肉松弛,骨盆底肌肉张力减退。如长期便秘,排便时反复强烈用力,则易产生或加重脱肛。由此可见,便秘是引起脱肛的重要诱因。据临床观察统计,无论在幼儿还是老年人由于便秘诱发脱肛者,约占50%〜70%。
脱肛的临床表现与便秘相关。初起时,绝大多数患者患有便秘,并因便秘,排便时用力而发生从肛门脱出“肿物”。但便后“肿物”可自行缩回。日久者,除排便时用力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久站、劳累,甚至肛门排气时或其他情况用力时均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人肛门。
另外,因便秘等刺激,常造成黏膜损伤,发生炎症、溃瘍及出血;如脱出物经常脱出在肛门外,发生炎症、肿胀,不能托回,则出现疼痛、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便秘、肠胀气等。肠黏膜溃疡炎症重者,可出现黏液稀便或粪便带脓血。内脱垂常因乙状结肠及直肠下移、套叠下垂于直肠膨大部,发生肠套叠,使肠腔狭窄而出现顽固性便秘,并有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虽然常服泻药,但不能改善症状,甚至使症状加重。完全脱垂多由于长期顽固性便秘,经常用力排便,腹压升高,造成提肛肌下陷、功能不良或丧失,排便反射失调,促使患者排便更加用力,从而导致完全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