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12-07 10:37:57
胡建华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在中医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难”、“后不利”、“脾约”、“阴结”、“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肠结”等。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关联的,是整个机体活动的一部分。它们以经络为通道,在各脏腑组织之间,相互传递着各种信息,在气血津液环周全身的情况下,形成一个非常协调的统一整体。脾与胃通过经络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滋养全身,故脾胃共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两者相反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转化过程。如果脾气不升,则胃气就会失降,会出现纳差、恶心、腹胀、便秘等症;如果饮食不节,使胃失和降,则会影响脾的升清,使运化失司,出现腹胀、腹泻等症。同样,胃与小肠、大肠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的密切配合。小肠接受经胃腐熟及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后,进一步消化,清者(即精微物质)上输于脾,经脾转输于全身,以起营养作用,水分则吸收后成为渗入膀胱的尿液。浊者(为食物的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与糟化,再由肛门排出体外。所以,传化水谷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受纳、消化、传导和排泄,虚实更替,宜通而不宜滞,即食物在胃肠内必须更替运化,而不能久留。当胃内有实热,消灼津液,则可导致大肠传导不利,便秘不通;而大肠燥结,便闭不通,就会影响胃的和降,出现恶心、呕吐、食少等症。
中医将大肠归属于腑。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大肠接受经过小肠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另外,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与人体内的津液有密切的关系。当肾虚津液不足或肠胃积热灼伤津液时,均可使大便传导不利,使大便干涩,引起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