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有哪些危害及如何正确补充

2013-08-26 15:23:47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加之生理上的变化,较普遍地表现“津液不足”。不少老年人往往对口渴不太敏感,使体内更容易缺水。

长期缺水,可以对身体产生如下危害

  1、缺水数日不能活

  水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不吃食物只喝水,可生存数十日之久,若不喝水则只能生存数天,这是因为缺水时,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就无法进行。

  2、导致脑老化

  摄取水分不足,给大脑带来极大的影响,可导致脑老化。

  3、引起循环和消化障碍

  如果长期欠了水债,使体内血液循环中水分降低,易致心脑血管的血栓形成。水分不足还会影响唾液、胆汁、胃液分泌,老年人因而会感觉头晕糊涂、精神萎靡、消化功能障碍、便秘等。

  4、易得皮肤病

  由于皮肤细胞水分减少,脂腺分泌降低,皮肤变得干燥,抵抗力减弱,皮肤上的细菌就容易活动滋生,因而也就容易引起疖肿等皮肤病的发生。

  5、能引起便秘

  便秘与缺水有关。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便中含有肠菌产生的有害物质,被肠吸收后,会使人头痛、头晕、精神不振。便秘还会给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带来不测。

  6、加重肾脏负担

  人体排出废料中的一个主要通道是肾脏,如果饮水少,排尿量也就少。由于滤过的尿量少,肾脏在浓缩排出代谢产物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倍工作,这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而容易引起肾脏器官疾病的发生。而这类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是较大的。

如何补充体内水分

  每天补水量,正常人每天约需经饮食、饮料等补给身体2200毫升,加上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内生长(化学水)约300毫升,总共为2500毫升。每天排出相等。保持进出平衡。中老年人每天可按30~40毫升/每公斤体重计算,除一半从食物中获取外,其余一半可从饮水、饮料中得到。由于老年人津液不足,除按上法计算补水外,每天可再增补500~1000毫升。

  在夏天或出汗、肾功能好的情况下多饮些水。当然不是饮得越多越好。饮水过多、过快,对机和体是不利的,对老年人尤其有害。古人云“大渴不大饮”暴饮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胃液稀释,降低胃酸的杀菌能力,影响食物的消化;经常饮水过量的人,可使胃部膨胀,易得胃垂,大量饮水时可能发生水中毒等。

  假如觉得开水淡而无味,且又不爱饮茶,可把鱼、肉、菜等煮成汤,既有营养,又味美可口。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