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2 15:20:05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曾说过:“要想长寿,就要少吃。”
加利福尼亚大学罗尔伍尔福德博士的实验证明:节制饮食可使体温下降2——3°C。体温对寿命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节制饮食是使体温自然下降的有效方法。此外,节制饮食的动物肿瘤发病率低,即便得了肿瘤,恶化程度也较迟缓。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的研究证实:节制饮食的老年人对癌症和病毒的免疫功能十分旺盛。
现代医学的观点是,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时,体内出现能量过剩,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变为脂肪,堆积在人体腹壁、脏器和组织中,这是多食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有报道说,加拿大一位生物学家用猴子做对照实验,结果是随意饮食、吃饱喝足的一组猴子都胖了,患糖尿病的比例很高;而节制饮食的一组猴子,无一例患糖尿病,而且血甘油三酯的浓度要比肥胖组猴子低。他的结论是:“节制饮食,加上适当的运动,才能长寿。”
另外,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对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千余名90岁以上的寿星调查证实,瘦人占了100%。有趣的是,这千佘名寿星中,既无一例胖人,也无一例一向被健康学家奉作“健康样板”的体重适中者。对此,专家们解释说,这是由于瘦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因此延长了生命。但是专家们强调,他们的研究对象指的是“正常偏瘦的人”。
日本有学者劝告人们,饭不要吃饱,最好吃八成饱,如果每顿饭都吃十分饱,20年后,血液将会出现酸化,酸化的血液可诱发多种疾病,对人体十分不利。关于饱食的危害,我国历代的医家和养生家都有大量的论述。如《本草纲目》云:“饱食不节,杀人顷刻。”《黄帝内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游为痔。”《养生论》云:“饱生百病。”《退庵随笔》云:“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
现代医学认为,饱食的害处的确很多。
除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外,还可使营养过剩,体肥超重,自身免疫力下降,并能诱发多种疾病,引起早衰。如一个人经常饱食,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变为脂肪堆积在腹部和血管壁上,使气血流通不畅,诱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胆囊炎、胆结石、老年痴呆等。而对于已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来讲,饱食导致的胃肠负担过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均可促发严重的后果。
笔者曾遇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因某晚食用大量肉馅水饺,短时间内即出现上腹饱胀、心慌、胸闷,而后因心室纤维颤动抢救无效死亡。另外,由于饮食所致的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临床上也是屡见不鲜。
世界各地有关长寿资料的调查证明,“麦卡效应”对人也不例外。如在厄瓜多尔安第斯山的一个小村落里,百岁以上的长寿者比比皆是,他们长寿的奥秘,关键就是每天摄入的热量只有4600千焦(1100千卡),此量少于美国人的一半。
节制饮食可有效地预防肠胃疾病,经常饱食者,胃壁会失去舒缩的弹性,进而引起胃扩张、胃下垂;经常饱食,可使胃肠处于超负荷状态,易发生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痔疮等疾病。如养成节制饮食的习惯,胃就会有规律地收缩与舒张,进行正常的“工作与休息”,就能有效地预防胃肠疾病的发生。
节制饮食可预防肥胖,从而可以达到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胆囊炎及各类结石病的目的。
日本国立循环系统疾病研究中心的川村实先生曾选择超过标准体重2倍以上的肥胖妇女17人,让她们逐渐减少食量而不专门减少食盐量,然后观察其血压的变化。结果发现,减少食量后,17名肥胖妇女的血压平均值在未使用任何降压药的情况下,下降了6毫米汞柱(mmHg)。同时,血中与血压下降有关的血管舒缓素含量增加了31%,前列腺素含量增加了34%。由此可见,节制饮食对高血压的防治确有一定作用。
节制饮食还可预防老年痴呆及骨质疏松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者报告,每日吃600克蛋白质的受试者,其钙的排出量高于他们吃无蛋白膳食的8倍,即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尿钙排出量也越高,负钙平衡越严重,患骨质疏松症的机会也越多。因此,减少过量的蛋白质摄入,对于防治骨质疏松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