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16:25:16
医务人员经常告诫胃病患者要“忌口”,凡是冷的、辣的、硬的、生的、粗的食物一概不吃,避免对胃黏膜造成伤害。
对此,我们有如下几点分析。
1、慢性胃炎反复发作导致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使炎症难以愈合,患者体质下降。给患者提供充足营养促使炎症愈合体质改善,应该是慢性胃炎营养治疗的目的。
为此,在食物的选择上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多样化,尽可能吃得杂一些,品种多一些。放弃食物多样化原则,单凭“忌口”来回避疼痛,势必造成饮食单一,营养失衡,进而陷入新一轮恶性循环。
2、选择食物标准看营养价值。
以此衡量,生的水果、凉的蔬菜、硬的坚果、粗的杂粮等,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而葱、姜、蒜、醋、辣椒、花椒也可以出现在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膳食调理中。消化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消化道功能受损,会使我们食欲降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利用障碍,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又进一步损害消化吸收功能。
在疾病治疗中,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外,通过营养治疗减轻胃肠负担、帮助黏膜修复,改变食物质地和性状、调整营养素等措施,以适应消化道功能,纠正营养不良。
以调剂口味增进食欲,让人吃得香甜从而获得多方面营养,鉴于此,生、冷、粗、硬、辣的食物未必不能吃,要注意区别对待,合理食用。
那些没有营养价值或价值极低的刺激性食物,如酒精、浓茶、咖啡、冰块等仍应避免。
那些在胃内停留时间长易加重胃肠负担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糯米饭、年糕、月饼等还是禁食好些。
“忌口”的前提是不刺激、不加重疼痛。疼痛是胃病发生、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症状之一,必须依靠药物进行治疗。一方面,要合理用药积极治疗,促进炎症愈合;另一方面,通过食物多样化尽可能摄取均衡营养,改善患者体质。
胃是消化器官,“用进废退”。
人类的消化过程从口腔、牙齿开始,咀嚼是它的第一道工序,重要消化器官包括胃、胰腺、肝脏、小肠。
消化系统良性运行需要锻炼,即使是得了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人也可以适当吃些有“嚼头”、有刺激性的食物,摩擦牙齿,刺激唾液分泌,锻炼冒肠功能。
当然不能过犹不及。一味吃硬和过于刺激的食物,不仅达不到锻炼脾胃的目的,还会加重胃肠负担,不适合牙口不好、脾胃虚弱的老年人。
搭配相当重要。
一是“冷热”搭配。这里的“冷热”指的是食物外在的温度,进食过冷过热都会损伤脾胃、食道乃至口腔。
二是“温寒”搭配。这里的“温寒”是指食物内在的性质,寒凉食物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之功效,温热食物有温中暧胃之益处。不同食物各有千秋,重在搭配,搭配好了以食养人,搭配不当以食伤人。
慢性胃炎病人,饮食的治疗比药物治疗更重要,且贵在坚持。许多人以为胃病不传染,没有必要像预防肝炎那样小心冀冀,殊不知导致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正是在一种其乐融融、方便多多的共餐制中交叉感染的,家庭成员共同进餐时最好采用分餐制,餐具专人专用,这是保胃养胃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