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引发的法律纠纷及解决途径
广东中基医学亲子鉴定中心 2025-08-06 16:35:35
亲子鉴定的法律纠纷往往围绕证据效力、举证责任分配展开,2025年《司法鉴定法》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则。厦门市同安区法院曾审理一起典型案例:非婚生孩子李小贝主张抚养费,生父黄先生拒不到庭且拒绝鉴定,法院最终依据祖孙亲缘鉴定(黄母与小贝存在血缘关系)及微信聊天记录,认定亲子关系成立,判决黄先生每月支付2200元抚养费。此案凸显《民法典》第1071条对非婚生子女权益的保护,即拒绝鉴定可能承担不利推定。
司法实践中,鉴定报告需满足三重资质要求:机构持有《司法鉴定许可证》、检测人员具备法医物证资格、采样过程经区块链存证。若报告缺失任一要素,对方可申请重新鉴定。上海二中院2025年数据显示,38%的上诉案件因采样程序瑕疵导致原报告无效,主要包括未现场拍照、被鉴定人身份核验不严等问题。
常见纠纷解决路径分为三步:首先协商确定鉴定机构(需双方共同选定或法院摇号产生);其次对有异议的报告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费用约3000-5000元);最后根据结果主张权利,包括抚养费返还(一般追溯至出生时)、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判付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新规要求司法亲子鉴定**采用“双盲采样”,即被鉴定人与机构人员信息完全隔离,可有效避免人为干预。
对于虚假鉴定引发的纠纷,可依据《民法典》第1091条主张侵权责任。北京海淀区法院2024年判决一起案例,某机构故意出具虚假报告导致家庭破裂,最终赔偿精神损失12万元,并被吊销司法鉴定资质。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站对本文的原创性、内容的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