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的临床食用方法和药效

2016-11-10 14:05:00

  山豆根是南槐的干燥根茎,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山豆根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等的治疗非常有效。山豆根在临床上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做成很多的中药方剂,主要用来解咽喉肿痛。

  山豆根的临床食用方法和药效分析

  1.牙龈肿痛:山豆根在临床经常用于治疗牙龈肿痛,山豆根苦寒,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可单用煎汤漱口,或与石膏、黄连、升麻、牡丹皮等同用。

  2.咽喉肿痛:山豆根是人们治疗咽喉肿痛的良药。山豆根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轻者可单用,如《永类钤方》单用山豆根磨醋噙服;重者常与桔梗、栀子、连翘等药同用,如清凉散(《增补万病回春》);若治乳蛾喉痹,可配伍射干、花粉、麦冬等药,如山豆根汤(《慈幼新书》)。

  山豆根麦冬茶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利咽。

  主治:风寒壅遏留连咽喉发肿;口腔溃疡;疮疡。

  材料:山豆根1g、麦冬3g、射干3g、天花粉3g、甘草5g、绿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山豆根、麦冬、射干、天花粉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山豆根一枝花煎

  功效:疏肝活血,清热利湿,健脾益肾,补气扶正。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七叶一枝花9克,柴胡6克,一枝黄花10克,黄芩10克,败酱草10克,蛇舌草10克,黄芪15克,土茯苓10克,山楂10克,丹参10克,虎杖10克,山豆根10克,淫羊藿6克,茵陈13克,五味子9克,贯众9克,女贞子9克,苦参9克,甘草3克。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2个月为1疗程。

  山豆根虽然在临床上的作用非常明显,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山豆根对人们的服用有很多的要求,比如,山豆根属于寒性药物,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但是也会产生非常多的毒副作用。山豆根如果服用过量,会轻者引起心慌、心率加快、胃肠功能紊乱,重者会引起肝昏迷、呼吸急促、呼吸暂停甚至死亡,因此,人们在服用山豆根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