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有力,落笔有神——书法

发布时间: 2014-10-13 12:10:04

陈璟副主任医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普通内科

  书法艺术除交流思想、传播知识、供人观赏外,还有其不可忽视的保健功能。

  只要稍稍涉猎一下我国历代书法大家的辞典或传记,便可知道他们大多延年益寿的事实;智永活至100岁,欧阳询活至85岁,虞世南活至81岁,柳公权活至88岁,颜真卿被杀时已是76岁,文征明活至90岁,董其昌活至82岁,梁同书活至92岁。现代书画家长寿者,亦不乏其例;吴昌硕活至84岁,齐白石活至97岁,沈尹默活至89岁,健在的孙墨佛,苏局仙也都年过百岁。

  有人对明、清两代20多位高僧与书画家的寿命做过一个比较,书画家的寿命平均为79.7岁,高僧的寿命平均为67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书画家较之高僧还长寿。

  书画活动之所以能使人健康长寿,是有其心理与生理上的科学原因的。

  从心理方面来说,我国书法十分讲究“意念”,用笔之前要“旷怀畅情”、“凝神绝虑”、“赏心悦目”,即要在安宁、平隐的心境中用墨运笔,这就使大脑中枢神经得到愉快的信息储存,心灵得到净化,乐而忘忧。

  王羲之说:“凡书责乎沉静,令意在笔先,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书论》)”。刘熙载更是强调说,作书“必先释智遗形,以至于超鸿濛,混希夷,然后下笔”。黄匡在《瓯北医话》中谈到“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何乔番在《心术篇》中更是把书法与健康关系说得直接、明白:“书著,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

  此外,书法是一种艺术,人们练书法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享受,在书法活动中可以寄托着自己的情感与意趣,在“龙飞凤舞”的挥毫中获得美的愉悦,从而达到静心养性,陶冶情操,美化心境的目的。

  从生理方面来说,在书写前要求有正确的身体姿势:正头、挺胸、直背、双肩齐平,两脚平落于地,落笔时要求腕平、掌虚、指实,要用臂力、腕力、指力,才能使笔锋刚劲有力、以气夺人。因此,运笔过程,形成精神、动作、呼吸的一致性,这对全身神经系统,内脏器官起到调节作用,达到各脏器的平衡。

  通过对身形的严格要求,从而提高书法的意境:写一点,好似“高峰坠石”;写一横,犹如“长舟之截江渚”写一直,仿佛“冬笋之挺寒谷”,挺拔而刚健;写一捺,直如“崩浪雷鸣”……

  许多书法家都十分注意锻炼自己的臂力,像颜真卿,就喜好打拳、举重,即使在下雨天,也托双手于胸前提一重物在室内行走,久久不放下,年过半百时,他还常与小伙子扳手腕“斗力”,75岁高龄时,他还能将双臂撑于两张坐椅背上,悬足,双臂屈伸数百下。他的书法笔酣墨饱,浑厚道劲,与他巨大臂力不无相关。

  王羲之也是臂力过人,他常进行挥力、舞剑,在劈、刺、挑、撩、提、挂、架、抹等缓慢、疾速中锻炼臂、腕、指力,古有笔力“入木三分”之说,指的就是王羲之。

  传说有一次,他在兰亭写完一张字后,心情高兴,顺手将笔掷了出去,这笔竟然飞出20里外,一直飞到绍兴城里,穿过一条胡同,落在一座小石桥上。因此,这条小胡同便被命名为“笔飞弄”,那座小桥被叫为“笔架桥”,一直沿用至今。显然,这故事是艺术夸张的,但王羲之臂力过人却是事实。

  书法活动之所以能健身,还可以与武术上的相似处得到解释。武术讲究的是:气没丹田,强调动静起伏,运转自如,钢柔相济,这与书法中以平垫底、平中见奇、虚实相兼、笔断意连、四面出锋,八面盘转的道理一样。

  书法家常把剑术中的撩、劈、刺、闪等招数运用于书法之中,形成书中特有的气韵、豪放、钢柔相济的风采,特别是武术中的太极拳,讲究“体松、气固、神凝”,即要求肌内放松、全神贯注,排除杂念,重心在腹。书法的泼墨运笔,提按转折,西放收止,也要求以精、神、气为基础,心正气和,意力并用。久而久之,便能起到舒筋活血、壮腰固肾、调节大脑功能,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近年来,有人把书法与太极拳结合起来,熔于一炉,更是一种创造。我国书法艺术与太极拳术的结合,会在强身健魄、延年益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代医学临床证明,对一些老年身体机能衰退、神精衰弱、大脑功能失调,手臂麻木、腰酸背痛,长期失眠,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通过练书法得到有效的改善以致治愈者,其例甚多。

  我国许多领导人都长于书法,陈云同志把书法作为艺术享受与健身运动项目之一,经常录写古诗、古词,每天坚持站立悬腕写字45分钟。方毅同志也深有体会地说过,他的长期失眠症便是坚持写毛笔字达半年后得到改善的。书法的健身之道,也为国外医学研究者所推崇。前苏联一位医学硕士奥梅尔钦科,用“书写疗法”竟把多名口吃患者治愈了。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