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法的三因制宜

2013-04-16 17:24:10

  中医有三因制宜的说法,具体说来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人体在进补时,也要遵循这个原则,要做到“量身进补”。

  因时进补

  人与自然界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四季不同,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所以中医进补也应该根据四季阴阳消长的不同,把握四季气候和人体五脏六腑的内在联系合理地选择进补的方法。具体来说,春季进补重在“升”,夏季进补重在“清”,秋季进补重在“平”,冬季进补重在“滋”。

  因地进补

  人体所处的环境不同,进补的方法也不同。人体所处的环境由空气、阳光、水源、植被、土壤、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组合形成,以致形成的人类生活、工作的外部条件。这些因素影响着人的各种活动,当然也会影响到人的生理活动。人体如果适应外部环境,就会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一旦不适应这些环境,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在进补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通过补益来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补养的效果达到最佳。

  ◎干燥环境中宜养阴生津。如果人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者所在地长期干旱少雨,最典型的就是生活在沙漠中,外界的燥气非常盛,会过多地消耗人体内的津液,使人体内的阴液不足,从而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咽喉发干、小便少、大便干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养阴的法则,可服用一些滋养阴液、生津的药物、食物等,比如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梨、松仁、蜂蜜等。

  ◎潮湿环境中宜健脾益气。如果生活、工作的环境过于潮湿,会损伤人体的脾胃。因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也就是将体内过多的水液运化吸收。体外潮湿的环境加重了脾的负担,运化不及时,就会产生一些病证,比如腹胀、胸闷、不想吃饭等。这种情况下,可服用一些健脾祛湿的药物,比如茯苓、薏米。

  ◎寒冷环境中宜温补阳气。如果生活在非常寒冷的地区(如我国东北地区),或者在非常寒冷的环境下工作(如在冰库或冰室),人体便会调动自身内的阳气来抵御外在的邪气,日久必然会损伤人体内的阳气。导致阳气虚。这种情况下的补法就要注重温补阳气,比如北方冬季炖肉的过程中加生姜、肉桂等温性的调料,就是很好的补法。当然,也可以采用温灸关元穴等方法来达到温补人体阳气的目的。

  ◎炎热环境中宜滋阴益气。我们都知道夏季容易发生中暑,这其实就是在高温环境中发生的耗气伤阴的结果。有的人在高热环境工作,比如在锅炉旁工作,也会出现有类似中暑的表现,她不想吃饭,全身发热且无力。这其实也是在高热环境下出汗过多伤阴,热度过甚又耗气导致的气阴两虚的结果。

  针对上述情况,补益原则应是滋阴益气,可以服用益气的太子参、黄芪配玉竹、沙参等。

  因人进补

  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人可以分为不同的群体。从体质划分,有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淤质等;从年龄划分,有儿童、青年、老人;从性别划分,有男性、女性;就工作方式而言,又分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及脑体结合者;就人的体态而言,又有偏胖者、偏瘦者、中等者。由于各个人群都有各自的特点,人的进补原则也应有所不同。这里详细介绍一下偏胖、偏瘦者的进补方法,具体如下:

  ◎偏胖的人应益气化痰。俗话说“肥人多湿”,这是说胖人的体内多有痰湿。体内痰湿过多,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不利,影响机体对食物中精微物质的吸收,日久就会造成气虚。比如,一些体态偏胖的人,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心悸、气短、出虚汗、身体沉重、容易困倦、痰多等症状,这是由气虚和痰湿内蕴所导致的。此时的补养要注意与补脾益气和祛湿化痰相结合,以便于脾气建运、水湿运化,最终使人体恢复健康。比如选补益药时可选用具健脾祛湿功效的白术、茯苓、薏米等药,针灸时可选用健脾功效强的足三里、丰隆穴。

  ◎偏瘦的人应益气养阴。脾气虚弱是身体瘦弱的人常出现的病证,因为脾胃将食物消化及输送营养至全身。如果脾胃虚弱了,脏腑及肢体就会因得不到滋养而变得消瘦。所以,气虚的瘦人可以服用补脾益气的人参、白术、黄芪、山药等中药。

  俗话说“瘦人火多”,也就是说身体瘦弱的人常常会阴液不足、虚火旺盛,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病证。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