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3-29 09:57:00
徐炳国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太乙穴的位置在我们身体的上腹部。大约于肚脐中上处。《千金要方》中有记载,也称作太一穴。太乙穴具有缓解腹胀、心烦等疾病的作用,可以除湿散热。本篇,我们就来说一说,太乙穴的具体位置和名词解释,学习太乙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都分别有哪些。希望对这个穴位的学习,能够帮助网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小毛病自治的目的。
太乙穴的位置,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1、太乙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千金要方》作太一。别名:太一穴。
2、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3、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
4、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5、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因其较为滞重,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 上部传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水湿之气膨胀扩散形成横向运行的强盛风气,故而本穴名为太乙。太一名意与太乙同,一通乙。
1、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2、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1、可缓解胃疼、腹胀、心烦、癫狂等病症。
2、功效:除湿散热。
1、【太乙穴的治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太乙穴的针刺方法】:太乙穴,直刺0.8—1.2寸
3、【太乙穴的艾灸方法】:太乙穴,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3—7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