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0-02 10:58:03
徐炳国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黄柏原名黄檗,檗意通襞,意思是衣服上的皱褶,黄檗树皮厚实,纵向沟裂明显,故名檗,其色黄,故称黄檗,现在简化为黄柏。
黄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辽宁等地,因此又叫关黄柏。黄皮树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等地,因此又叫川黄柏。目前临床上用的黄柏,以关黄柏为主。
黄柏要生长15-20年才可取皮入药,生长周期很长,所以药材来之不易。多年大树,取皮则伤之,故皮类药材,我都少用,不得已需用时,也尽量少用,以从天地好生之德。
黄柏味极苦色鲜黄,善入中土。其苦寒敛藏之力,善于清解湿热,其通达微润之气,善于流通水湿。湿气郁滞,在上宜汗以发之,在中宜斡旋运之,在下宜流通泻之。黄柏流通之力,善泻下焦湿热,故常用于下焦湿热为病。
川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3——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甚苦,嚼之有粘性。
关黄柏:厚2——4mm。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骨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较硬,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
(一)黄柏的作用
1、抗菌。
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各型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尤强。在黄连解毒汤中黄连、黄柏的抗菌活性有协同作用。本品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本品对多种真菌、滴虫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品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对细菌呼吸和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还能明显减少金葡菌毒素的生成并促进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2、降压。
本品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其所含的多种生物碱如小檗碱、黄柏碱、巴马亭、药根碱、木兰花碱均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与阻断神经节、抑制血管中枢、抗交感神经介质有关。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本品对实验性溃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抗溃疡活性比小檗碱为强。黄柏、小檗碱、黄柏酮能兴奋肠平滑肌,促进肠管收缩;黄柏内酯能使肠管弛缓。本品对胰蛋白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功效,此作用与小檗碱无关。
4、利胆。
本品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和胰液分泌,促进胆红素排出。
5、镇咳作用。
黄柏果实的挥发具有镇咳作用,其镇咳成分主要为香叶烯。并从挥发油中分得小檗碱和5,5'—二甲基糠醛醚。
6、泻火除蒸。
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黄檗易去除大肠湿热以治泻痢;还可治愈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症状,黄檗主入肾经可以退骨蒸,用来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等症,如黄柏与知母、地黄、山药等配伍的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解毒疗疮。
黄柏内外用均可以用来治疗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抗滴虫作用。
黄柏煎剂,10%浓度与滴虫液1:1混和培养,对阴道毛滴虫有抑制作用。
抗肝炎作用。
黄柏煎剂6.25-100%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黄柏碱对慢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柏煎剂,100%浓度,0.3ml/只灌胃,连续7天,能增加小鼠脾空斑形成细胞数。
抗溃疡作用。
黄柏提取物(去小檗碱)100mg/kg 皮下注射,100、1000mg/kg 灌胃或皮内注射,对乙醇、阿斯匹林或幽门结扎诱发的大鼠胃溃疡有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
黄柏碱对中枢神经有抑制功效;有轻度的箭毒样作用,能抑制由乙酰胆碱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本品尚有杀伤精子、杀灭孑孓等作用。
药用价值很高。
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国内外医药界普遍认为黄柏是清热燥湿药材中的上品。我国千余家药厂用黄柏生产了几千种新药、特药、中成药和兽药,其中牛黄上清丸、牛黄上
【临床应用】
治疗急慢性肠炎、菌痢。
治疗结核病,包括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肾结核。
治疗急慢性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
治疗眼、耳、鼻、咽喉、皮肤之化脓性感染。
治疗炎、宫颈炎、前列腺炎、骨髓炎、皮肤湿疹、口腔溃疡等感染性、免疫性炎症。
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以及小便淋沥涩痛、赤白带下,阴部肿痛、足膝肿痛、萎软无力等症。
用于热毒疮疡,湿疹等症。
用于阴虚发热,或梦遗滑精等症。黄柏除清实热外,尚能清虚热以疗潮热骨蒸,泻肾火以疗梦遗滑精,常合知母、地黄等同用。
(二)黄柏的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本经》:“味苦,寒。”
《别录》:“无毒。”
《药性论》:“平。”
《珍珠囊》:“苦辛。”
【归经】 入肾、膀胱经。
《汤液本草》:“足大阳经引经药,足少阴经之剂。”
《医学入门》:“足少阴、手厥阴本药,足大阳引经药。”
《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清热燥湿:
①用于湿热带下,症见带下色黄黏浊或为脓样,或为黄水,阴痒,灼热,尿短赤,常与芡实、金樱子、苦参、车前子等配用。
②用于湿热淋证,症见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或腰腹痛等,常与车前子、滑石、瞿麦、萹蓄同用。
③用于湿热脚气,症见脚膝浮肿,常与苍术、牛膝同用,即三妙散。
④用于湿热下痢,症见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常与白头翁、黄连同用。
泻火解毒:用于湿毒肿疡、湿疹、口疮疔肿、烫伤等,随证配用,内服外敷皆可。
退虚热,制相火。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相火亢盛的遗精证,多配知母同用。
《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
《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
《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
《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
《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
《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
《纲目》:“敷小儿头疮。”
《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治小儿热痢下血: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阎氏小儿方论》)
治痢疾:黄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200克,共水煎两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100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拂,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千金翼方》)
治小儿热泻: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十全博救方》)
治消渴尿多能食:黄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独行方》)
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省,加酒少许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
治热甚梦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黄檗(去粗皮)一两。搀罗为末,入龙脑一钱匕,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浓煎麦冬汤下。(《圣济总录》清心丸)
治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黄檗一斤(放新瓦上烧令通赤为度),真蛤粉一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酒下。(《素问病机保命集》珍珠粉丸)
治下阴自汗,头晕腰酸:黄柏三钱,苍术四钱,川椒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中级医刊》)
降阴火、补肾水:黄檗(炒褐色)、知毋(洒浸,炒)各四两,热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丹溪心法》大补丸)
降心火,益肾水:黄檗三两,砂仁一两半,甘草一两。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棍子大。每服五个丸,用肉苁蓉半两,切碎,用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奇效良方》封髓丹)
治时行赤目:黄檗,去粗皮,为末,湿纸包裹,黄泥固,煨干。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乘热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眼科龙木论》五行汤)
治小儿蓐内赤眼:黄檗,以乳浸,点之。(《小品方》)
治口中及舌上生疮:捣黄檗含之。(《千金方》)
治小儿重舌:黄檗,以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千金方》)
治口疳臭烂:黄檗五钱,铜绿三钱。共为末掺之,去涎,愈。(《小品方》)
治唇疮痛痒:黄檗末,以野蕾薇根捣汁调涂。(《圣济总录》)
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黄檗、槟榔等分。捣罗为末,以猪脂调敷之。(《圣惠方》)
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妒乳:捣黄檗末,筛,鸡子白和,厚涂之。干,复易。(《补缺肘后方》)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
易黄散
《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滋肾丸
《兰室秘藏》:黄柏、知母、肉桂。治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
三妙散
《医学正宗》:黄柏9g、苍术9g、牛膝9g,研末内服,或入汤剂配合其它药。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黄柏12g、知母12g、熟地18g、龟板18g,水煎服(如能加用猪脊髓更好)。
黄柏绿豆汤
原料:黄柏10克,绿豆250克,白糖少许。
做法:黄柏煎水去渣,加入绿豆煮汤至烂熟,放入白糖,凉服,随意服用。
功能:清利湿热,泻火解毒。
三黄咖啡
原料:黄连10克,黄柏12克,黄芩15克,咖啡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前三味水煎,去渣取汁,兑入咖啡,加糖,每次服20毫升, 1日4次。
功能:清热解毒。
丹参黄柏酒
原料:丹参30克,黄柏10克,白酒0.5公斤。
做法:丹参泡入白酒中, 7日后服用,每日20-30毫升,每日2-3次。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
【宜忌】
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恶干漆。”
《本草经疏》:“阴阳两虚之人,病兼脾胃薄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泻,或恶冷物及好热食;肾虚天明作泄;上热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宫寒;血虚不孕,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不得眠,血虚烦躁,脾阴不足作泄等证,法咸忌之。”
毒副作用:
黄柏毒性很小, 应用中未见有明显毒性反应.黄柏给小鼠腹腔注射: 半数致死量为 2.7g/kg;最小致死量为0.52g/kg.黄柏碱、昔罗匹林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69.5mg/kg 和71.5mg/kg。
临床应用本品, 曾有内服黄柏发生皮肤过敏反应的报道(1 例):患者用开水冲服黄柏3g左右, 于服药5——6小时后, 胸部发痒, 继起多个小疙瘩, 并蔓延全身, 经脱敏常规治疗而愈。事后再用黄柏煎液行皮肤划痕试验, 呈强阳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