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 2017-01-20 09:16:00

徐炳国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耳草又叫较剪草、鲫鱼胆草、山过路蜈蚣、蜈蚣草、行路蜈蚣、节节花等,是在我国华南和西南有大量种植的茜草科植物,同时它也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它的全草均可以入药,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尤其是在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痔疮出血等疾病上治疗效果明显。

耳草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近直立或平卧,小枝密被短粗毛,幼时近四棱柱形,老时圆柱形,节上常生根。叶对生;叶柄长2.7mm,托叶膜质,被毛,合生成一短鞘,先端5-7裂成刚毛状;叶片近革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3-8cm,宽1-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上面平滑或粗糙,下面常被粉末状短毛,侧脉4-6对。聚伞花序密集成头状,腋生;无总花梗;苞片披针形,微小;花4数,近无梗;萼筒长1mm,被毛,裂片披针形,长1-1.2mm;花冠白色,长2.5-3mm,裂片长1.5-1.8mm,广展;雄蕊生于花冠筒喉部,花药伸出;柱头2裂。蒴果球形,直径1.2-1.5mm,熟时不裂。种子每室2-6颗,种皮有小窝孔。花期春末夏初。

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味苦,性凉。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

  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痔疮出血,崩漏,毒蛇咬伤,乳腺炎,痈疖肿毒,湿疹,跌打损伤。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感冒发烧、肺炎、咽喉疼痛、肠炎、痢疾等。

  1、《生草药性备要》:“行气敷疮止痛,理蛇伤,生津液,止喉痛。”

  2、《岭南采药录》:“清肝火。”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喉痛,急性结膜炎,肠炎,痢疾,蛇咬伤,跌打损伤,痈疮肿毒,乳腺炎,湿疹。”

耳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耳草的食用禁忌

  用药适量。

耳草有毒吗

  无毒。

耳草的附方

  1、治大便下血:耳草30g,白米30g。捣烂,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毒蛇咬伤:耳草1握,胡椒目3g。加水捣烂,外敷,每日换1次。(《福建民间草药》)

  耳草的种类也有很多,如地耳草、广州耳草、鼠耳草、台湾耳草等等,他们都有着不同的药用功效,大家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量的使用。尤其是在用量上如果不清楚具体的使用数量,则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是安全可靠的。希望上文中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