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子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 2014-03-17 11:26:20

徐炳国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性平;味甘;归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润燥通便。用于:钩虫、蛔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大便秘结。

  禁忌脾虚泄泻及大便不实者慎服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商品为紫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种子。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柀子,列为下品。明代汪颖说:“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耳。其子稍大,仅圆不尖。《神农本草经》柀子即粗榧也”。《本草纲目》谓“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大小如枣,其核长如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壳薄,黄白色,……以小而心实者为佳。”汪颖所说的粗榧与李时珍所说的不尖者似系一种,可能即为今日药用的榧子。

  榧子上有两颗眼睛状的凸起,故民间称之为“西施眼”。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无毒,入肺、大肠经,有杀虫泻下之功,既能杀虫,又不损伤胃气,并有缓泻之功,可促进虫体排出,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为驱虫要药。

  榧子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常食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症等有预防和缓解作用。除炒食外,入药也可疗疾。

榧子是什么

  【别名】

  香榧、榧树、玉榧、野杉、柀子

  【来源】

  本品为红豆杉科植物榧 Torreya grandis For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cm,直径1.3—2cm。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圆,可见椭圆形的种脐,另端稍尖。种皮质硬,厚约1mm。种仁表面皱缩,外胚乳灰褐色,膜质;内胚乳黄白色,肥大,富油性。气微,味微甜而涩。

  【炮制】

  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坡,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

  【化学成份】

  种子含脂肪油,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甾醇。又含草酸、葡萄糖、多糖、挥发油、鞣质等。

  【加工炮制】

  (1)净制去壳取仁。

  (2)切制用时捣碎。

  (3)炮炙:

  ①炒制取净榧子仁,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②烫制 将砂子炒热,加入净榧子仁,炒制表面深黄色,略见焦斑,取出,筛去砂子。

榧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润燥。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痔疮。

  1、《本经》:“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

  2、《别录》:“主五痔。”

  3、陶弘景:“疗寸白。”

  4、孟诜:“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

  5、《日用本草》:“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

  6、《生主编》:“治咳嗽,白浊,助阳道。”

  7、《本草备要》:“润肺,杀虫。”

  8、《本经逢原》:“与使君子同功。”

  9、《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补气化痰,止咳嗽,定呵喘,去瘀生新。”

  10、杀虫消积:本品味甘质润,气微寒,补中有泻,能益胃气,调营卫,促气化,泻壅滞,通腑道,去三虫,和中州。为驱杀蛔虫,寸白虫之要药。

  11、润燥:本品油润,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适用于肺燥咳嗽,肠燥便秘。

  (二)药理作用

  1、榧子浸膏在试管内对猪蛔虫,蚯蚓无作用,能驱除猫的绦虫。

  2、榧子对于钩虫有抑制,杀灭作用,临床也证明有驱钩虫作用。

  3、日本产榧子含生物硷,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用以坠胎。

  4、榧仁内含4种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治疗和预防淋巴肉瘤有益,可用于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杀虫能力较强。

  5、榧子含较多维生素A,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等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功效。

  6、榧子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常食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

  7、榧子能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适用于多种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症状。

  8、鉴别应用:

  使君子与榧子,均味甘毒小可口,既不伤脾胃,又能驱杀肠道寄生虫,且多食油脂,性润而滑肠,驱虫不需另加泻药,但使君子以除蛔虫,且能益脾胃,除虚热,为疗疳之要药。榧子以驱绦虫,钩虫,蛲虫之效佳,且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之功。

  【临床应用

  治疗钩虫病。

  每日吃炒榧子3—5两,直至确证大便中虫卵消失为止。曾治5例(其中3例兼有鞭虫),皆经1月左右痊愈。治程中未见副作用。本品如配合使君子肉、蒜瓣煎服,则疗效更佳。

  治疗丝虫病。

  取榧子肉5两,头发灰(血余灰)1两,研末混合调蜜搓成150丸。日服3次,每次2丸,以4天为一疗程。临床观察20例,第一疗程后微丝蚴转阴4例,第二疗程后转阴9例,其余大部分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程中除1例服药后有轻度头晕外,其他皆无不良反应。初步认为本品对杀灭微丝蚴有一定作用。

  驱除肠道寄生虫。

  榧中所含的大量榧子油,能有效地驱除肠道中绦虫、钩虫、烧虫、蛔虫、姜片虫等各种寄生虫。并且具有杀虫而不伤人体正气的特点,是有效的天然驱虫食品。

  增强食欲,消积化谷。

  香榧中所含脂肪油气味微香略甜,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改善胃肠道功能状态起到增进食欲,健脾益气,消积化谷的作用。

  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香榧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补充人体的必需营养物质。同时,香榧中大量的脂肪油具有润肺止咳祛疾,润肠通便的作用,有利于排除体内的致病毒素,达到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消积堕胎。

  香榧含有一种生物碱,能消症化积,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常用以堕胎。

  (三)榧子的性味归经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有毒。”

  ③《千金·食治》:“味甘平涩,无毒。”

  【归经】 入肺、胃、大肠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脾、大肠经,又入肺。”

榧子配伍应用

  配槟榔。槟榔体重而实,味厚而沉,为杀绦虫之要药。榧子味甘,性平,作用缓和,无毒,既能杀虫,又不伤胃,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杀虫药,又兼缓泻作用,二药配用可促进虫体排出。多用于钩虫、蛔虫、绦虫、蛲虫等多种虫症。

  配芜荑。二药均有驱虫作用,芜荑辛苦而温,除杀虫外尚有消积功效,其效力较强。榧子性平味涩,质润,既能杀虫,又能润肠通便。二药配用可治疗钩虫病腹痛胀满。

  配使君子。二药均味甘毒小,既不伤脾胃,又能驱杀肠道寄生虫,且多含油脂,性润而滑肠,驱虫不需另加泻药。二药配伍应用,可加强驱虫作用,可治疗绦虫、钩虫、蛔虫、蛲虫等多种虫症。

榧子附方

  治寸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食疗本草》)

  治白虫: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经宿虫消自下。(《救急方》)

  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现代实用中药》)

  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圣济总录》)

  治好食茶叶面黄者: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为度。(《纲目》引《杨起简便方》)

榧子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

  宜忌配伍

  榧子壳反绿豆。(《物类相感志》)

  多食则滑肠。(《本草衍义》)

  多食助火,热嗽非宜。(《随息居饮食谱》)

  孕妇能吃香榧子吗?

  孕妇最好不要吃,香榧含有一种生物碱,有促进宫缩的作用,传说在古代是用作打胎的,所以孕妈妈不要吃;产后妈妈稍微吃一些没关系。

  产妇能吃香榧子吗? 能吃。

  香榧子含维E较高,但是要适量。

  婴幼儿能吃香榧子吗? 慎吃。

  因为食用香榧有饱腹感,所以饭前不宜多吃,以免影响正常进餐,尤其对宝宝更应注意。

  选购攻略 食用时选择个大、壳薄、不泛油、不破碎及种仁黄白色的香榧子为好。

  食用技巧 剥壳后直接吃即可。每次10—15颗,不要多吃。

榧子挑选方法

  香榧又称为“中国榧”,生长成熟期为三年:第一年开花、第二年结果、第三年成熟,故称“三代果”。东林香榧果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为干果中珍品。

  榧子挑选小奥秘:

  一挑个头:大颗果实生长周期长,富含更多的营养成分。

  二挑饱满:饱满的果实是自然成熟的,口感细嫩、香味更佳。

  三挑均匀:果实的颜色自然、大小均匀。

  四挑外壳:壳薄而脆,也特别好剥。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