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2-10 10:15:00
徐炳国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苦树又叫苦通皮、马断肠、吊杆麻、菜虫药、老虎麻等,在黄河流域以南各省有一定的分布。苦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和药用上,而下面为大家介绍的则是苦树的药用价值,它的主要功效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等方面,对于菌痢,胃肠炎,胆道感染,蛔虫病等疾病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紫褐色,平滑,有灰色斑纹,全株有苦味。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15-30厘米;小叶9-15,卵状披针形或广卵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锯齿,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除顶生叶外,其余小叶基部均不对称,叶面无毛,背面仅幼时沿中脉和侧脉有柔毛,后变无毛;落叶后留有明显的半圆形或圆形叶痕;托叶披针形,早落。花雌雄异株,组成腋生复聚伞花序,花序轴密被黄褐色微柔毛;萼片小,通常5,偶4,卵形或长卵形,外面被黄褐色微柔毛,覆瓦状排列;花瓣与萼片同数,卵形或阔卵形,两面中脉附近有微柔毛;雄花中雄蕊长为花瓣的2倍,与萼片对生,雌花中雄蕊短于花瓣;花盘4-5裂;心皮2-5,分离,每心皮有1胚珠。核果成熟后蓝绿色,长6-8毫米,宽5-7毫米,种皮薄,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9月。
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治菌痢,胃肠炎,胆道感染,蛔虫病,急性化脓性感染,疥癣,湿疹,烧伤。
①《中国树木分类学》:“泻湿热,杀蛔虫,治疥癣。”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炎解毒。治痧气及胃肠炎,肺炎,恶性疟疾。”
③《四川中药志》:“洗疮毒,治虫疮。”
④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湿止痒。治毒蛇咬伤,烧伤,皮肤湿疹。”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
孕妇忌服。
有毒部位:根皮、树皮及叶。中毒症状:食多量,引起咽喉、胃部疼痛,呕吐、下泻,眩晕、抽搐,严重者休克。
1、治小儿麻疹不出:吊干麻一两,红浮漂五钱至一两。煨水洗。
2、治风湿,劳伤,关节疼痛:吊干麻、藤萝根、白金条各一两。泡酒服。
3、治经闭:吊干麻、大过路黄根各一两。煨水服,用酒为引。(①方以下山《贵州草药》)
4、治秃疮:苦树皮、盘龙七、黄柏各适量。共研细末,菜油调敷。
5、治黄水疮:苦树皮研粉,菜油调涂。
上文中已经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关于苦树的相关药用价值,因为苦树是有一定毒性的,因此在用量上需要格外谨慎,尤其是在食用根皮、树皮及叶的时候,要在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后再使用,则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希望上文中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