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头回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 2014-04-01 14:04:13

徐炳国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性温;味辛;归心、肝经。

  功效治温疟,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

  墓头回为败酱科的糙叶败酱和异叶败酱的根。部分地区的墓头回是菊科的苦荬菜。

  墓头回 又名臭脚跟,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草本。茎高30—60厘米,自根部生出茎梗多数,每一茎上又多分枝,茎上分枝处有节纹。基生叶成丛,有长柄,卵形或分裂。茎生叶对生,羽状深裂,叶常和分枝处同出。7—8月茎枝端开黄色小花,呈伞房状排裂。果实翅状卵形或近圆形。根茎横生,有少数粗根须。秋季采根15克,水煎服可治晚期子宫癌。

墓头回是什么

  【别名】

  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

  【来源】

  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及糙叶败酱(山败酱)P. scabra Bunge,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根,去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

  (1)糙叶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粗短;根粗壮圆柱形。具特异臭气。数茎丛生,茎被细短毛。基生叶倒披针形,2-4羽状浅裂,开花时枯萎;茎生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厚革质,狭卵形至披会形,长4-10cm,宽1-2cm,1-3对羽状深裂至全裂,中央裂片较长大,倒披针形,两侧裂片镰状条形,全缘或偶有齿,两面被毛,上面常粗糙;近花序之苞地披针形,常不裂。圆锥聚伞花序多数在枝顶集成分辩率房状;花萼5,不明显;花冠筒状,筒基一侧稍大成短距状,先端5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发育。瘦果长圆柱形,背贴圆形膜质苞片;苞片直径约1cm,常带紫色。花果期秋季。

  (2)异叶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状茎横走,黄白色,无粗根,有少数须根,具特异臭气。基生叶丛生,叶片卵形或3裂,有长柄;茎生叶多变,由3全裂至羽状全裂,先端裂片最大,茎上部叶常个裂。苞片叶状,条形,不裂。

  

  【生态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尤多见于土层深厚的土坎上。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2)生于较干燥的山坡上,我国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传统应用】

  败酱草主治肠痈、肺痈、实热瘀滞腹痛,用于传统方剂薏苡附子败酱散(《伤寒论》):败酱草、薏苡仁、附予,治疗肠痈有脓。

  墓头回主治赤白带下,跌打损伤,用于治带片(《上海中成药》:墓头回、金樱子、苦参、知母、苍术),治疗妇女白带。

  【主要成分】

  (1)黄花败酱主要含挥发油败酱烯、异戊酸和三萜皂苷类败酱皂苷等成分。

  (2)白花败酱主要含白花败酱苷和挥发油等成分。

  (3)异叶败酱(墓头回) 主要含挥发油烯类醇类化合物。

  (4)糙叶败酱(墓头回)主要含挥发油。

墓头回的传说

  在一万多种中草药中,“墓头回”的名字十分奇特,意从墓头返回之意,其实该药的命名还真有这个意思。

  相传有一位走方郎中手拿摇铃云走四方给人治病,当他走到一个村庄时,恰逢一家人办理丧事,众人正抬着棺材往坟地走。郎中仔细一观察,发现地上有滴滴鲜血的痕迹,便随棺而行,直至墓地。询问后方知棺中是一成年女子,因阴道出血不止而死。郎中说,“鲜血淋漓,从棺而出,说明还存一线生机,能否开棺治疗?

  死者家属听说还有救治希望,大喜,立即开棺。医生即用一种无名小草,浓浓地煎了一锅,滤汁给病人缓缓灌入,不到一个时辰,病人苏醒,出血停止,又经一番治疗,渐趋康复。

  这种小草叫什么名字呢?因病人从墓头抬回,就命名为“墓头回”。

墓头回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能主治

  治温疟,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

  《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

  《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用于治疗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瘀肿作用等。

  止血止带:用于虚寒型妇女崩漏下血,血瘀痛经,赤白带下,子宫颈靡烂,赤痢等,常与苦参,苍术,金樱子等同用。

  (二)药理作用

  抗病原体。

  (1)抗菌:两种败酱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内毒素有明显的减毒作用。

  (2)抗病毒:黄花败酱对柯萨奇病毒、合胞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含硫苷对HIV有显著的灭活作用。

  镇静。

  黄花败酱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比西方古典的镇静剂缬草强一倍以上。其镇静、催眠功效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败酱烯、异败酱烯。败酱皂苷也有镇静、催眠作用。

  保肝利胆。

  能促进肝细胞新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具有较好的保肝、降低转氨酶的作用。黄花败酱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

  升白和免疫。

  黄花败酱有显著的升高白细胞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能保护骨髓,使有核细胞明显增加,使外周血白细胞数的下降明显减轻。

  糙叶败酱茎的乙醇提取物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细胞毒,并能提高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

  墓头回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明显增强。并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S180的杀伤效果。

  抗肿瘤。

  墓头回有显著的抗肿瘤功效。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00%。电镜观察其抑瘤作用系直接的杀伤作用。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水提液对白血病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临床应用】

  败酱草用治于急慢性肝炎、肝病转氨酶升高,以及慢性胆囊炎。

  墓头回用治于宫颈炎、盆腔炎、宫颈癌等妇科肿瘤。

  二药均可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三)墓头回的性味归经

  【性味】 《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

  【归经】 《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墓头回附方

  治崩中,赤白带下:用(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童尿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纲目》引《避水集验方》)

  治赤痢:墓头回15g,马齿苋30g。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治疟疾:异叶败酱15—30g。水煎,于疟疾发作前1小时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治痛经:墓头回15g,香附15g,延胡索15g,黄酒30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治胃癌:墓头回、红糖各30g,生姜3片,水煎服。(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常见病医疗手册》)

  治白血病:墓头回15g,羊蹄根30g。水煎服,日1剂。(《全国抗癌药物手册》)

  治尿血:尿路感染,反复不愈,伴尿频、尿急,有时脓尿,可用墓头回、忍冬藤各30克,石苇、土茯苓各15克,水煎服。一般连服1 个月而病愈。

  治赤痢瘀滞:墓头回30克,马齿苋、金银花各15克,甘草9克,水煎服。

  治便下脓血:墓头回15克,生地炭、地榆、槐角各9克,焦白术、防风各6克,水煎服,日1剂。

  治便血:直肠溃疡,鲜血下注,无痔疮者,可用墓头回30克,地榆炭10克,制川军10克(或大黄粉5克,吞服),水煎服,收效明显,血止便顺。

  治大肠癌:墓头同、鱼腥草、山豆根各15克,土伙苓、六月雪各 12克,木槿花、黑木耳、槐花、樗根皮各9克,皂刺6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每次冲服醒消丸1丸。醒消丸制法: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0克,雄黄15克,麋香4.5克,共研细末,用黄米饭约30克,捣和为丸,丸重9克。亦可配合其他综合治疗。适宜于结肠癌与直肠癌。

  治湿热白带:墓头回15克,红花1.5克,水煎服。

  治妇人月经过多:每月经来如崩,证属血热者。墓头回、仙鹤草各30克,水牛角片1(先煎)、花蕊石、阿胶珠各10克。每月月经前服3-5剂,连服3-6个月,能减少经量。

  治崩漏血滞:墓头回45克,茜草9克,水煎服。若带下夹血,墓头回、石见穿各30克,水煎3次分服,连服1周。

  治宫颈癌:墓头回、薏仁、丹皮、黄柏、蚤休各9克,龙胆草6克,土茯苓15克,蜀羊泉、半枝莲、白化蛇舌草各30克,水煎3次分服。能使白带夹血、小腹坠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

  治滴虫性阴道炎:墓头回60克,白芷9克,藁本适量。将上药研末过筛,装瓶内高压消毒后外用。用药前用双氧水浸湿的棉球充分擦拭阴道壁及穹窿部,然后喷洒药粉,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药量每次0.5-0.8克为宜。

  治子宫颈糜烂、盆腔炎:见带下赤白,腰酸乏力,久治不愈等,墓头回、川萆藓各30-6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川断、杜仲、白槿花各15 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墓头回鲜净全草100-250克,或干品10-25克,每日1剂,水煎服。有效者服3个月(干品较差)。

  治风湿骨痛:墓头回9克,水煎服。同时用适量煎热汤熏洗患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