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的进食时间和每天食量分配

2014-12-30 11:20:30

1、运动员进食科学化,是使其训练和比赛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要求运动员的进食时间,必须与训练或比赛时间相适应。

一般食物在饭后3〜4小时左右,就逐渐从胃内排空。植物性食物在胃内排空时间短,而含脂肪多的肉类食物在胃内停留可达5小时或更长。饭后立即运动或饭后长时间进行运动,对机体均有不利影响。在饭后1〜1.5小时运动,不少人会发生腹痛、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如在饭后4〜5小时才运动,则可能出现空腹感或血糖下降,影响运动的兴奋性和耐久力。因此,饭后宜休息2.5小时再进行剧烈运动为好。

此时,食物已大部分通过胃。运动结束后,为使循环和呼吸功能恢复到相对平静的状态,使胃肠道有充分的血液供给,至少应休息半小时后再进食。大运动量后,应休息40〜60分钟后再进食。如果运动后马上进食,会使机体产生消化不良。另外,运动员的进食也应保持规律性,定时、定量可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有规律地升高,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运动员每日食物质量的分配,也应根据训练或的情况合理安排。原则上,训练前的饮食,应当是容易消化吸收的。若早餐后进行运动,早餐应有较高的热量,含有较丰富的糖、维生素和蛋白质。早、中、晚各餐比例,分別以占35%、30%、35%为宜。

在午餐后进行运动,午餐不应使胃肠道的负担过重,不易消化的食物可放到早餐或晚餐中去,则早、中、晚餐以各占35%、35%和30%为宜。对于运动时间较长的基础上,如足球、长跑、马拉松等,应在训练或赛前1.5小时,另加100克〜150克低聚糖(葡萄糖)和适量的钠,以供给机体足够的能量来维持运动的顺利进行,并预防在剧烈训练时因大量消耗热能而导致低血糖症。

一般讲,晚餐食物的发热量应较低,约为1日总量的25%〜30%,而食物应当容易消化、不含刺激性成分,以免影响睡眠。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