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脑的分法没有意义

2015-01-30 12:05:01

  1861年Broca医生在对运动性失语症病人尸检中,发现脑左半球下额回受损,后来左半球这一区就称为语言运动区。然而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的理论问题,却是100年后由美国的Sperry,Gazzaniga等学者所提出。1961年,年轻的脑外科医生Gazzaniga在Sperry领导下,对Bogen医生手术的裂脑病人进行神经心理检査,病人对右侧视野的刺激物能正确说出名称,而对左侧视野刺激物只能作出反应,却说不出名称。这使他们得到两半球认知对象不同的观点,并于1962年发表左右脑分工之说的论文。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的理论十分盛行。然而他们通过大量病例研究发现,脑两半球认知分工现象因人而异。所以Gazzaniga1995年回顾说:“每一半球具有不同认知对象,这种观点在脑科学界没有流行很久,但却长久地流传在大众之中。”

  科学家们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研究中,尝试过许多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归纳途径,如语言半球与非语言半球,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细节加工与全息加工等。然而,这些研究结果都会在几年以后出现反例的报告结果。90年代以来,利用多种脑成像技术研究表明,大量脑功能系统不是唯一按左右分工原则分配,更多是皮层与皮层下、额叶与枕叶等多种形式分配。同样,日本的脑科学研究者在研究额叶前区中也证实左右脑的功能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从大脑组织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额叶前区覆盖了人的左右脑额叶的一部分,那么,额叶前区覆盖下的右脑在人脑活动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最新的研究结果证明:它与非语言性的交流有关。这里所说的非语言性并不包括图像。而是语言的音调抑扬顿挫、表情、手势等。表情、手势是视觉性的东西,而音调的抑扬顿挫不是视觉性的。在处理图像信息时,大脑是同步使用右脑和左脑的,左右脑的分工并不严格。在自然状态下,我们都在使用两侧的大脑。大脑不是以左右为单位来活动的。

  经常可以在社会中听到一个说法:有人主张通过锻炼人们的左手功能而锻炼“右脑”,达到提高人们抽象思维及创造能力的目的。但要是说“锻炼右脑”,而不提要锻炼右脑的哪一部分,就会让真正了解脑科学知识的人感到莫名其妙。希望大家能够走出左右脑认识的误区,“锻炼右脑”这种说法自身就毫无意义。那些提倡锻炼右脑的人,应该指出如何锻炼、锻炼右脑的哪一部分。构成大脑组织的额叶、顶叶、颉叶、枕叶等在大脑中所属的区域不同,它们的作用也不一样。一个人如果想锻炼脑的顶叶功能,那可以给他一个空间性的想象;如果想锻炼脑颞叶或枕叶功能,那么就可以听大量的有声的语言资料,让脑的颞叶和枕叶进行听觉信息处理。研究者已经证实了额叶前区的重要功能,所以认为通过锻炼额叶的额叶前区部位,可以达到灵活大脑的目的。

  所以,只有了解了大脑的工作原理,才能确定科学的健脑方法,从现代脑科学的知识来看,如果有人主张想要使大脑更好地发挥作用,要“锻炼大脑”,但却不具体地提及锻炼大脑的哪一个部分的话,那这种说法就没有可信度。

  过去,一些心理学家根据血型把人分为“A型人、“B型人”、“O型人”,又根据日本人和德国人中A型血者较多,结合日本及德国民族性格,把整个日本和德国称为“A型血民族”,但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说法被归入到不科学的认识之列;现代脑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脑分工并不完全独立,因而左脑、右脑这种分法在国际上是不通用的。所以,“左脑人”、“右脑人”之分,在现代脑科学看来,没有任何意义。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