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0 15:08:48
王充就提出了用相当于现在说的“优生"方法来改变遗传因素,使其子女禀受父母之强而达到长寿的目的。
《延寿第一绅言》用选择配偶的方法来改变遗传因素。
中医有后天养先天的理论,即先天遗传不好,可以通过后天调养加以改变。《养生肤语》也说:“寿夭在父,……但养和全德,此刻由乎己者。”因此,只要自己注重养生,即使父母寿命短,自己也可望长寿的。如明朝定海人俞敏德,幼年父母早丧,他长大后在居住地周围广种竹木,讲究摄养,却寿至105岁。
当今百岁老人中相当一部分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据湖北调查,88名百岁老人有长寿家族史者占65.9%。在农村百岁老人中,遗传因素尤为突出。
四川沐川县舟坝乡的百岁老人刘张氏,也是一家三代长寿,母亲102岁去世,大姐活了103岁,她的女儿近80岁了也很健康。
青海高原上的回族百岁老人马朵则,五代同堂,她的母亲过百岁才去世,大儿大女也都是古稀老人。
必须指出,遗传并非绝对的长寿因素。
同是长寿父母所生,兄弟姐妹并非都长寿,甚至有父母长寿,所生儿女都短寿的,与自身调养关系更大。
研究表明,健康长寿是5个因素组成的: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狨,个人生活方式占60%。前3项为不可控因素,共占32%;在68%的可控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接近九成,所以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