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1 11:19:38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一段有关起居养生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抱朴子内篇•极言》讲:“是以摄生者,医人起有四时之早晚。吾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闭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家住武汉音乐学院家属区的马金莲老人,出生于1898年10月13日,虽说是位百余岁的超高寿星,但怎么看也只像80多岁。老人不胖,看起来特别硬朗,坐在椅子上,也不像一般的老人那样倚着靠着,而是精神饱满地坐着。
和她住在一起的五儿子陈清锁说,老母亲没有什么娱乐爱好,所以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上一般6时多起床,起床后就自己扳扳腿,活动活动筋骨;晚上7时多就要上床睡觉,很有规律。睡觉时也没有起夜的习惯。中午,马婆婆没有午睡的习惯,天气好的时候,就爱坐在外面晒太阳,偶尔倦了,就靠在椅子上小睡一会儿,时间大约是半个小时。
母亲还很爱干净,勤于洗头洗澡。天热时天天都要洗,天冷了隔几天就洗一次。夏天用温水洗,冬天就用热水洗。另外,马婆婆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尽管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好,但老人也没有刻意去吃什么保健品。
陈清锁强调说,母亲的长寿与良好的生活起居是分不开的,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使老人的生活质量较高。
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谓之生活起居养生法,又称起居调摄法。
生活起居养生作为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分支,也具有中医养生学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与特点。生活起居养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健康人、老年人、急慢性病患者都广泛适用。如能有意识地根据中医养生原则,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必将产生防病保健、减缓病痛、强壮机体、益寿延年的效应。
现代医学对生活规律也很注意,认为有规律的生活对健康长寿有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研究表明,各种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在其遗传基因中都按其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总的过程作了程序安排。生命过程的此种程序安排,被称为“生物钟”。生物体内的这种“生物钟”不仅影响生物寿命的长短,而且还影响着各种生理功能。人体内的生命活动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周期性的时间变化。研究表明,人们的脉搏、呼吸、基础代谢率、体温以及多种血液生化指标,均随着一天的昼、夜、晨、昏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人们的饮食起居亦要与这种节律变化相适应,过着规律的生活。
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规律的作息习惯可在大脑神经中枢建立各种条件反射,不断巩固而形成固定的“动力定型”。从而能使人的生理活动有张有弛,保持良好的节律,过着有节律而规则的生活。现代兴起的“生物钟学说”与“时间生物学”都认为有规律的生活与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关。有大量的调查资料也表明,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大多数生活都很有规律,即按自己的生物钟运转而作息。城市里的长寿老人多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农村里的则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长寿充分说明了有规律的生活对健康长寿的重要。
生活有规律,严格遵循作息制度,完全按照昼夜节律行事,人体内的生物钟全然与昼夜节律合拍,一切活动顺应大自然,就会延缓衰老,那么人就会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