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英与世无争

2015-03-24 11:40:00

  《万寿丹书•安养篇》:“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小记;众悖暴,而我不怒。不以俗事累意,不临时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道”。

  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蒙田说:“确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种与世无争的适宜状态生活。”

  张素英老人家住焦作市山阳区和平小区,是我市百岁老人中年龄最大者。平时,老人喜欢看家中喂养的两只鹦鹉。

  彭瑞琴说,老人之所以长寿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特殊的食谱。彭瑞琴家比较困难,大儿子因小脑萎缩不能行走,和她生活在一起,其他两个儿子和两个姑娘工作都不稳定,她现在靠低保金和退休金生活。所以,彭瑞琴没有能力给张素英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别提营养食谱了,张素英老人也从不挑食。即便是这样的生活条件,张素英老人仍然身体健康。前段时间,彭瑞琴和妹妹带老人去医院检查身体,结果令她们非常吃惊,医生告诉她们:“老人的内脏功能非常好,甚至比一般的中老年人还要好。”

  张素英老人之所以长寿,正如彭瑞琴所说,老人“有事不上心”,始终保持着与世无争的心态。与左右邻里和睦相处,和儿媳妇也从不拌嘴。

  人生一世如同天上的流星一样一闪而过。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光中把握自己人生的航程,始终让自己处于良好的心态之中,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要做到这一点,与世无争不失为一剂良方妙药。这里所谓的“争”,无非是争名誉、争地位、争金钱、争产业、争权力等。其实人们都知道,所争之事乃身外之物。就是这些身外之物,让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之中产生了诸如愤怒、焦急、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嫉妒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如何正确理解与世无争?特别是老年人应怎样理解。我们并不是笼统地说“争”都是不对的。运用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为人类、为家庭尽可能多地创造财富,不但不应该非难,而且应该支持。然而,这种竞争应该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别人,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去争取,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不要单纯地考虑为了“争”而争。

  作为老年人提倡与世无争应该具有特殊的意义。人到老年,奋斗与拼搏的时代已经过去,人生的任务已经从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家庭创造收入的阶段向自我养生保健的阶段转移了。在这时候仍然对社会、对他人耿耿于怀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老年人其实是处于与世无争的最佳时期。只有确立了与世无争的观念,才会平和自己的心态,减少心理的压力与负担,使自己的心理处于健康坦然的状态。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没有了压力,就没有了精神负担,心胸也就随之宽广了,心情也就愉快了。这应该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情。

  老年人应该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人到老年应该自觉地放下自己的过去,面对自己的现实。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老年人退出历史舞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老年人客观实际的需要。因为老年人的心理条件与生理条件都逐渐退化,难以承受社会的需要,因而才逐步退出社会舞台。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争”的呢?这就要求老年人要服老,要承认年青人取代我们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老年人与世无争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旦与世无争,放弃自己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奢望,可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负担与压力。这样自然就会放弃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与嫉妒,也会减少因为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烦恼与忧伤。如果真正做到与世无争,就会达到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最佳境界。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