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3 12:20:44
很多人听说,大豆虽然有营养,也含有很多抗营养因素,比如植酸啊,单宁啊。草酸啊,皂甙啊,胰蛋白酶抑制剂,还有凝集素等。虽然少量食用这些成分对于预防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都有帮助,但是如果摄入量太大,就会干扰营养吸收,特别是对于一些肠胃消化功能较差的人,以及贫血缺锌的人来说,就会妨碍身体健康。
在制作豆腐的时候,经过泡豆、煮浆、挤压去掉黄浆水等工序,能够把大部分抗营养因素去掉。制作豆浆的时候,完全保留了豆浆中的各种成分,只是经过泡和煮两步处理。有人担心,家庭做豆浆,能不能充分去掉豆子中的抗营养因子呢?他们发现,豆浆机并没有充分使豆浆沸腾,而是保持在95℃左右的温度上。这是因为豆浆中有大量皂甙,沸腾时会溢出,带来很多麻烦。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已经有测定数据,证明家用豆浆机处理之后,豆浆中各项抗营养物质的水平都在安全水平上。正常情况下,沸腾8分钟后能使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降低90%以上。豆浆机的加热程序虽然温度没有达到100℃,但因为一边加热一边打浆,总的时间长达18分钟,对抗营养物质的破坏是比较充分的。也就是说,喝500毫升豆浆,所得到的抗营养因素数量是比较少的,不会妨碍营养素的吸收。
比如说,经过制豆浆的处理,和生豆子相比,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只剩下12%而已,和日本科学家的测定数据是一致的,和市面上各种市售豆浆的水平也相同。这个含量已经不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皂甙、单宁等物质的含量,做成豆浆之后也有大幅度下降,而凝集素几乎都失活了。
研究发现,如果把打出来的熟豆浆继续加热煮沸10分钟,其中的皂甙含量还会进一步下降。这对于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有帮助,但对于控制血脂是不利的。所以,是否要继续煮,是因人而异的事情,多数人无需费此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