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6 10:26:50
“晚上一盆汤好眠又健康。”其中的“汤”是热水,泛指洗温泉浴和热水泡脚,热水泡脚古称“洗脚”、“脚浴”、“足浴”。古人有“热水泡脚,赛吃人参”的说法。我国有首民谣:“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沏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此民谣简练地道出了四季泡脚的益处。
中医对脚的保健非常重视,人的足部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器官,最易受到寒邪侵袭。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人老脚先衰。”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有6条经络起于足部,双脚分布66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0%。这些穴位分别对应人体五脏六腑。刺激足底穴位,通过经络互相影响,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益气化瘀、滋补元气、壮腰强筋、祛病驱邪、促进新陈代谢,达到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的保健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底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坚持用热水泡脚,可驱散寒气,温暖全身,促进周身血液循环,还具有改善心脏血管功能,消除疲劳,健脑强身的功效。
日本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用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做实验,他们让病人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30分钟,然后保温15分钟。两周后,这些病人的心脏血管功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一名年轻病人的血管张力己恢复到正常值。
对于忙碌的都市人,每天花半个小时泡脚,给身体放松。不要小看这半个小时,只要天天坚持,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保健效果。
泡脚一年四季都可进行,春、秋、冬季为最佳。
睡眠不良、体虚、畏寒的人,肾虚、胃寒的人。
贫血、静脉曲张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内分泌不良、微循环不畅、很少出汗的人。
长期站立、久坐,有关节病、骨骼病、颈椎病、腰椎病的人。
四肢寒冷或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
易疲劳、精神紧张和皮肤干燥的人。
泡脚的时间最好控制在每次约25分钟,不要超过半小时,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时间太长,出汗过多,反而有损精气。
晚上9点左右临睡前泡脚效果最佳,不但能让腿部血液畅通,还能使气血畈利到达上身,促进全身血液畅通,尤其末梢血管的血流顺畅。泡脚完后不进行其他活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有利于阳气的生发。临睡前拿个小枕头垫腿,更能促进血液畅通。其优点:一是晚上时间充足,二是有利于补肾,三是有利于促进睡眠。
晨起热水泡脚,对冬天老年人、手脚冰凉及胃寒胃痛的人有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解表散寒、温暖手脚的功效。
寒湿体质的人喝点生姜红糖水,使身体多产热,让寒湿通过出汗排出体外。老年人喝点黄酒,能加倍促进血液循环,起事半功倍的泡脚效果。寒湿太重的人,泡脚不出汗,只要坚持天天泡脚,慢慢排掉体内寒湿才会出汗。感冒泡脚一定要泡出汗才会有效果。
热水至少要盖过脚踝部,脚踝部是所有脚部的经脉走向脚的一个很关键的枢纽。
水量以淹没三阴交穴效果会好一些。水量如能超过小腿之上的足三里穴位,泡脚的效果最好。现代人每天坐的时间都较长,血液易在下肢瘀积,很多不良代谢物也会聚积在下肢。足三里是下肢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民间有“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形象说法。
热水泡脚水温并非越高越好,水温以40℃左右暖和舒适为宜,最高不要超过45℃。水温太凉没效果;水太烫容易烫伤皮肤,加速体内水分流失。特别是糖尿病人,由于下肢神经病变对温度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家人可先用手背试试水温,不太烫手才让病人泡脚。
有双重保健效果,按摩足底涌泉穴和大脚趾后方足背太冲穴,有助于降血糖、降血压。出盆后用干毛巾轻快地槎擦按摩脚趾和掌心,保健和催眠效果更佳。
冷水、热水交替泡脚可使脚部毛细血管交替收缩和舒张,能有效地缓解疲劳。
加入一些橙子皮、橘子皮。因其含有维生素C、烟酸,具有滋沏皮肤、抗氧化、软化血管作用,还能治皮肤皲裂、干涩。
体内寒气重的人,可用生姜和艾叶一起煮大半桶水泡脚,其中辣素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祛除体内寒气。
南方3月,乍暖还寒,潮湿、湿度过大、阴气过重,湿邪致病容易引起关节、肌肉疼痛。可用化湿灭菌汤泡脚。取生姜、石菖蒲、藿香各50克,艾叶100克,用大锅加满水煮开熬10分钟,滤去药渣,趁热泡澡或泡脚,有较好的化湿灭菌作用。
在热水中放些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菊花,可起到降火清热的作用(5)怕冷的人将当归、桂枝、红花、三七、川芎、丹参各少量包进纱布,做成中药包,提前半小时放入热水中浸泡,泡出药效后再用之泡脚。也可加点白酒或醋,因酒及醋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原始泡脚盆、桶,木头和塑料等材料均可,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可以做得很高,为保持水温需不断加热水。
电动泡脚盆,具有恒温功能。但盆面较低。
热水泡脚是经济、简便、易行、有效的强身健体的养生方法,如每天坚持泡脚,配合按压涌泉、足三里等穴位,加上食疗补足气血,人就没有理由生病。实践证明,长期坚持泡脚的老人,基本上没有人得癌症的,仅泡脚这一项至少能增寿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