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7 16:14:17
饮酒习惯,自古即有。酿酒起于何时?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有了酒。《战国策》中说:“帝女令仪狄作酒,进之于禹。”《说文解字》中记有:“杜康造酒”。杜康即少康,也属夏代。总归酒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的酒,又称醪醴,是用谷物经过酿制而成。
自从世间有了这晶莹透明的绝妙液体,它便成了友情的标志,喜庆吉祥的象征,被视为世间之宠物。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敬意。上至国宴盛席,下到庶民合家小酌,酒都是席上珍品,万不可少。
对饮酒有无好处的问题,人们历来褒贬不一,要作具体分析。就酒本身而言,偶尔少量饮用,确可助兴解忧,增色添彩,增加喜庆气氛。高兴之时一杯酒,真是心旷神怡,乐在其中,此点载之于中外名人著作,传之于朝野各界之口,如“酒逢知己千杯少”、“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一醉解千愁”;李白斗酒诗百篇,“但愿长醉不复醒”,以抒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王维“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昭示无限情谊。
都向世人肯定其虽非必需,但确有益。名医巧匠酿制的种种药酒,祛风解痛、治病延年,深受人们的欢迎。酒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酒虽有几多欢乐也会添愁,过量饮酒,误事致病,甚至丧命也多有发生。中医认为,少饮有益,过饮则害。如《本萆备要》中就说酒“辛者能散,苦者能降,甘者居中而缓,厚者热而毒,淡者利小便,用为向导,可以通行一身之表……热饮伤肺,温饮和中,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遣兴消愁,辟邪逐秽……过饮则伤神耗血,损胃烁精,动火生痰,发怒助欲,致生湿热诸病。”不但说明了酒的功用性能,而且对其利害作了较为中肯的评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酒中含酒精,其化学名称叫乙醇。纯酒精无色透明易燃烧,有爽快的香气和辛辣的味道;制作饮用酒的酒精是由含淀粉的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分解去毒,仅极少量随尿液和呼出气体排出体外。酒精在肝内氧化分解成乙醛,再经代谢而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
不同的酒对人体的影响不一样,啤酒含酒精3%~5%,此外,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人称“液体面包”。每升啤酒可产生500千卡热量。啤酒花浸出物,酵母及二氧化碳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啤酒作为舶来之物,已被中国人民“洋为中用”,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但经常大量喝啤酒,可造成热量过剩,使皮下脂肪堆积,身体发胖,以腹部最明显,“啤酒肚”就是由此而生。人们如一味喝酒,而不注意营养平衡,其他食物吃得很少或以酒代饭,则也会发生蛋白质、维生素等缺乏。
葡萄酒有十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酒精含量不高,少量饮用,有益无害。
白酒一般浓度较高,多饮无益,现在发展的低度白酒,酒精含量较低,但过量同样会引起危害。因此,过量饮酒是有害无益,少量饮酒无大害,关键在适量。
饮酒过量会引起酒精中毒,诱发心脏病和脑溢血,导致急性酒精性胃炎。长期大量饮酒,也可导致肝硬化等等,因此,平素身体健康,又很喜欢饮酒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少饮,以不引起语无伦次,以至步履蹒跚、呕吐、嗜睡为原则;白酒要尽可能少饮。
二要拉开间隔,不要天天饮,餐餐酒杯不离手,偶一为之可以。
三要尽量饮低度酒,如啤酒、黄酒、米酒、葡萄酒等。
四要注意营养,有人只喝酒不吃饭菜,天长日久会发生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症。
五要在身体、情绪正常时饮酒,身体不适、精神情绪不佳时不要饮酒,正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
如患有心、脑血管、胃、十二指肠、肝、肺等器官和糖尿病疾患的人,最好不要饮酒。很多百岁老人从不饮酒,也生活得很幸福。总之,欲求健康长寿,饮酒适量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