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1 14:39:00
脐是经络的总枢纽,经气的汇海。其中任脉是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总司人体诸经百脉。同时,脐又是冲脉循行的地方,冲脉也是经脉之海,所以脐与百脉相通。各个朝代的医学家对此都非常重视。如《针灸大成》的作者,明代著名医家、针灸学家杨继洲就曾经提出了“神闭主百病”的说法。同时太乙真人熏脐法、彭祖小续命蒸脐法也曾经说道:“脐者,肾间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这说明了脐疗使用很广泛,而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用途。通过近代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敷脐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络传导作用:经脉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表里和上下的独特系统,内与五脏六腑相连接,外与皮肤肌滕、四肢百骸相连接。选用相应的药物敷脐,既可以对穴位进行刺激,又能够通过经络传导,让药物充分发挥功效,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补虚泻实,对脏腑的阴阳进行调理,使机体失调的状态慢慢趋于平衡,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2、局部皮肤透入作用: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如果物能够透过表皮,就容易从真皮吸收到人体中去。主要是因为真皮中有90%是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血液循环会将药物传输得很快。经过研究发现,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因此屏障功能较差,并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相连接,渗透性很强,药物分子容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到细胞间质,然后进入到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散布到全身。在脐穴上敷药的最大优点是,脐下腹膜有着丰富的静脉网,与门静脉相连接,从而让药物能够通过此捷径到达肝脏,提高药物的利用度,避免对胃肠道造成影响。
3、神经调节作用:穴位及经络与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也将会对神经产生作用。有资料表明,对脐(神阙穴)不断地刺激,能够让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到活动的状态,从而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来提高免疫功能,对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改善,调整自主神经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4、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中医治病主要分为内治和外治两种,都是通过药物的药理作用,让其发挥对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盛衰进行调节的作用。清代名医徐大椿对包括脐疗等外治方法的作用进行叙述时,曾经说道:“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人滕理,通经贯络,或托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现代医学也证明,药物敷脐,药物分子可以透过脐部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散布到人体中,通达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