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症的中医概述及病因

2016-10-02 14:50:00

  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其特点是一种病因或数种病因反复、长期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后,肝内结缔组织再生,出现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同时肝内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形成遭到破坏,形成假小叶。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数年甚至数十年),肝脏逐渐发生变形,质地变硬,临床上称这一生理病理改变为肝硬化。

  在我国肝硬化比较常见,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由于肝硬化早期经过积极防治,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但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肝硬化的防治非常重要。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在国内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在欧美国家则以酒精中毒最多见。

  1、病毒性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引起肝硬化。慢性乙型与丙型、丁型肝炎易发展成肝硬化。从病毒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病程,可短至数月,长达20——30年。

  2、酒精性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发生脂肪变性、坏死、肝脏纤维化,严重者发生肝硬化。

  3、寄生虫感染:血吸虫感染可导致血吸虫病,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肝硬化。

  4、胆汁瘀积:长期慢性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形成胆汁

  性肝硬化。

  5、遗传和代谢疾病:由遗传性和代谢性的肝脏病变逐渐发展而成的肝硬化,称作代谢性肝硬化。例如由铁代谢障碍引起的血色病、先天性铜代谢异常导致的肝豆状核变性。

  6、药物或化学毒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导致药物性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硬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碳,磷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

  7、肝硬化的中医病因和病机:肝硬化属中医“胁痛”、“黄疸”、“鼓胀”等范畴。多由其他肝病迁延不愈而来,可以为感染外邪,虫毒,或积聚倒置肝失疏泄,以至于气结、水裹、血瘀三者结于腹中,形成腹大如鼓,如囊裹水的症状,病位在肝脾肾。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