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0 10:54:29
1、增加总热能供量
由于人进入高原时,热能消耗量增加,供给量也应增加。体重为60公斤的人进驻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时,其每日热能供给量:在休整中应为13389〜15471千焦,行进时则应为17573〜20083千焦。
2、糖供给量应高
根据高原工作人员的不同劳动强度,每日糖供给量以400克〜550克为宜,占全日总热能比应在50%〜55%。
3、蛋白质供给量应高
根据高原作业者不同劳动强度,每曰蛋白质供给量以100克〜130克为宜,占全日总热量比应在12%〜15%。
4、脂肪供给量应适宜
虽然人在高原条件下,对饮食脂肪有较高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对脂肪热能的利用可增加,但脂肪氧化不全产物一一酮体会在体内大量生成,使其在血和尿中含量增高。酮体在体内蓄积,会使机体在缺氧时耐力下降。所以,高原作业者,脂肪供给量应适宜,每日以100克〜130克较好,占全日总热能比应在25%〜30%。
5、维生素供给量应增加
从实验结果看,在高原反应期,每日维生素Bl的供给量,应高于平原的5倍左右,约5毫克〜10毫克;反应期后改为2毫克〜2.5毫克。为了满足高原作业者生理的需要,平时应每日供给维生素A3500国际单位〜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l为2.0毫克〜2.5毫克,维生素B2为1.5毫克〜2.0毫克,维生素C为75毫克〜100毫克。
应增加铁的供给量
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氧的运输与交换,它是通过构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来实现的。机体为了从高原缺氧环境中提高对氧的摄取量,以减轻组织缺氧状态,会出现代偿性反应,使作为运氧工具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所以,高原作业者为了适应机体的需要,应增加铁的供给量,一般每日供给量为15毫克〜20毫克;有利于发挥这种代偿作用。如果铁的供给量不足,就会出现代偿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