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常备生姜,小病再不用慌

2015-05-31 12:07:10

  “家备生姜,小病不慌。”姜因保健作用已被使用了几千年,它是人们喜爰的厨房调料。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保健功效,再配上红糖、大枣、绿茶等不同辅料,妙用无穷,可以防止许多疾病。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实用的方子。

  (1)大枣姜汤。姜性味辛温,可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大枣性味甘温,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二者合用,可充分发挥姜的作用,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此外,生姜重补暖,大枣重补益,对治疗寒凉引起的胃病也非常有效。

  (2)红糖姜汤。红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姜汤里放些红糖,可改善体表循环,治疗伤风感冒。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红糖姜汤只适用于风寒感冒和淋雨后胃寒,不适用于暑热感冒和风热感冒。

  (3)绿茶姜汤。新鲜的姜汁对预防中暑很有效果,再搭配清热解毒、益气舒心的绿茶,效果更佳。做法十分简单,取绿茶和姜丝各5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左右即可。这道食疗方子尤其适宜在盛暑与秋热交替时喝,有清热舒心的功效。

  (4)盐醋姜汤。盛夏之时,天气炎热,不少人容易得“空调病”,肩膀和腰背会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扰,特别是老人容易复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熬盐醋姜汤热敷,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大大缓解疼痛。也可用毛巾蘸熬制好的热姜汤敷于四肢酸痛处。

  (5)姜汁可乐。这个饮品现在很常见,效果也很好,具有防寒去痰的功效,可增加热量,暖胃驱寒,最适宜在冬季饮用。

  (6)乌梅生姜。可以治疗胃痛及腹痛。做法是取两个乌梅置于碗内,放入适量生姜汁及20毫升酱油、少许砂糖,然后冲入沸水趁热饮用,可有效止痛。

  在这里提醒大家,熬姜汤的姜应该挑选表皮没有裂口、颜色鲜艳的新鲜姜,不要选那些起皱、发干发黑的生姜。生姜表皮中有较多营养成分,熬汤时,应该少去皮或不去皮,避免养分的流失。另外,生姜性味辛温,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不宜长期食用。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