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3 10:30:02
西方国家吃蔬菜的方法主要是凉拌和烤,而中国人的主要方法是炒和炖。
炒的方法利用了烹调油沸点高、传热快的特点,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把蔬菜烹熟。营养素损失的基本规律是,时间越短,损失越小,加热温度反而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80℃烹调20分钟,要比100℃烹调5分钟损失大。
因此,西方国家用烤的方式来烹调蔬菜,营养素的损失更大于炒菜,而用生吃的方法来吃蔬菜,远远不如用炒熟吃的方法吃得多。
1、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人,以及需要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人来说,可以采用生拌和焯拌方法来烹调蔬菜。
2、炒蔬菜时,要尽量缩短烹调时间,保持略有一点脆的口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健康成分。
3、添加醋、番茄汁和柠檬汁有利于保存蔬菜中的营养成分。
不过,炒的火候还是很有讲究的。急火快炒,炒到蔬菜还略带有一些脆感的时候,就是营养素保留程度最高的状态。这时候,维生素C的损失能控制在30%左右,其他活性成分损失也很小。
英国沃里克大学的研究发现,就防癌成分而言,煮沸30分钟会让其中的硫甙类物质损失77%之多。久煮过程中,除了加热损失之外,还会让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随水流失。而相比之下,油炒5分钟之内,防癌成分的损失非常小。这时候,菜花没有明显变软,但已经失去了坚硬生涩感,也失去了大部分生味,是一种脆而适口的状态。研究者确信,这就是抗癌物质最能得到有效利用的状态。
那么,有些蔬菜必须炒软或者炖软,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有些蔬菜的主要优势并不是供应维生素C,炖煮时间长一些也是无妨的。例如,竹笋、茭白、海带、香菇等原料中维生素C含量本来就不高,损失掉也并不可惜,它们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才是强项,而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是不怕炖煮的。
又比如说,胡萝卜的主要优势是胡萝卜素,和肉一起炖煮促进胡萝卜素的吸收,损失一些维生素C,也是利大于弊。土豆和芋头等含淀粉的薯类不怕炖煮,因为淀粉对维生素C有保护作用。
即便不是这些原料,也有办法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例如,维生素C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只要在烹调开始时加些醋,就可以大大地提高维生素C的保存率。例如,番茄经过烹调,维生素C基本不会损失,因为番茄中富含有机酸。如果在炒蔬菜、炖煮蔬菜时加些番茄、番茄酱或柠檬汁,非常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