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桂木的功效与作用

2015-01-18 15:17:00

  白桂木,常绿乔木,有乳汁,高达10—20米,胸径约30厘米;幼枝和叶柄有锈色柔毛。汁液可提取硬性胶;果味酸甜,可食用;木材坚硬,纹理通直,可供建筑、家具及器具等用;根可入药,活血通络;树形优美,枝叶繁茂,适应性强,可作园林绿化的基调树种。

  白桂木属桑科,喜光、喜湿,树形优美,枝叶繁茂,多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的村边疏林、中低海拔丘陵或山谷的疏林中,分布面虽广,但总的资源量并不大,须加强保护。白桂木果味酸甜,可食用;木材坚硬,纹理通直;根可入药,活血通络。

白桂木是什么

  【别名】

  将军树根, 狗果(《岭南采药录》),胭脂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白桂木的根。

  【原形态】

  (1)乔木,高达10m,全株有乳汁。树皮暗紫色,成薄片剥落;小枝被略紧贴的柔毛。单叶互生,2列;叶柄长l-2.2cm,有短毛;托叶线形或狭三角形,长约2mm,被毛,脱落后有疤痕;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22cm,宽3一8.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嫩叶常为羽状浅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例脉7一9对,与细脉交织成网脉在背面突起。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单个腋生,倒卵形或棒状形,长1.5-2cm,直径1-1.5cm,总花梗长1-2cm,被浅灰色短柔毛;雄花有花被片4,分离,线形或匙形,长1mm,密被微柔毛;雄蕊1,花丝长椭圆形,花药椭圆形。聚合果近球形,直径3-4cm,黄色,干时褐色,被短毛,表面有不明显、宿存的乳状突起,萼片近轴部分分离,结果时约12枚;果柄长3.5-6.5cm,被短柔毛。花期春末夏初,果期秋季。

  (2)桂木与白佳木的区别在于: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或短渐尖。聚合果直径达5cm,鲜时红色,干后褐色,被绒毛;种子10-15颗。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生于低海拔的温暖山区、路旁、林缘或疏林中。

  (2)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缘,多栽培。

  资源分布:

  (1)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用法用量】

  均为0.5—1两,水煎服。

白桂木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果:甘、酸,平。

  根:辛,微温。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平。”

  【功能主治】

  果: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鼻衄,吐血,咽喉肿痛。

  根:健胃行气,活血祛风。用于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干: 生津止血,开胃化痰。治热渴,咳血,吐血,衄血,喉痛,食欲不振。

  ①《岭南采药录》:“消食,敛气及止咳血。”

  ②《广东中药》Ⅱ:“止咳除痰。”

  ③《广西药植名录》:“生津止咳,助消化。”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开胃,收敛止血。治肺热咳血,吐血,衄血,喉痛;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主治、用量和用法】

  治热咳、咳血:用干果5钱至1两、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2、喉痛:用干果5钱至1两,清水煎服。

  附录:

  (根)治热咳、咯血、大肠结热:用干根5钱至1两半,清水煎服。

  参考资料:

  《中国药学大辞典》本品用作敛气止血、治吐血、衄血、金疮出血。

  按:桂木原称“桂木”,要店俱售其果实入药,又可制凉果,桂目有红白两种,以白桂目为佳。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