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7 11:54:57
1、低温作业者地寒冷气候下,各种维生素消耗量增加,据研究证明,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人在寒冷中,交感神经兴奋,血中维生素C含量及尿中排出量均下降,表现出消耗量增加并出现缺乏症。
在寒区户外,如每人服用1000毫克维生素C,能明显地减轻感冒、鼻炎和喉痛症状,减少咳嗽病例。这说明,机体对寒冷的耐力与补充维生素C密切相关。据我国对东北地区人群进行维生素C饱和试验的结果表明,要使唤机体达到饱和所需的维生素C量,寒冷地区较温带地区为多。
动物实验证明,在低温条件下,维生素C供给多者比少者的直肠温度下降少。
说明前者对急性降温耐受性好、适应快。
维生素A也可增强耐寒能力。动物实验证明,在环境温度为51时,为保持大白鼠长期存活,应补充视黄醇100微克;而当环境温度为25°C时,仅需5微克。
维生素B1能预防在寒区所发生的不适应性生理功能紊乱。有人发现,寒区重体力劳动者尿中维生素B1排出量减少,而补足后,尿中排出量可恢复正常。
维生素B6和维生素PP对高级神经活动中枢的调节作用有重要意义。大脑半球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协调,特别是内抑制过程的巩固对人体适应寒冷气候特别重要。所以,在寒冷地区工作的人,应增加维生素B6及维生素PP的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