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的标准动作解析

2015-12-26 16:11:00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从进食开始,到消化吸收、形成粪便和并排出体外的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4〜48小时。因此,两次大便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2天。大便在肠内使直肠伸展,大肠的肠壁受到这个机械性刺激后,传递到大脑而产生便意,但人脑会使肛门括约肌自动收缩,而使大便暂时贮留在直肠,只有当便意非常强烈时,大脑自主控制就会失效,肛门括约肌松弛,产生排便。憋气-声带关闭-腹中膈膜肌固定-用力,这是排便时首先要做的动作。这时面部肌肉、肩部肌肉、手脚的肌肉均用力,腹肌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排便也就开始了。总之,排泄行为是由全身肌肉协同完成的。

  排便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排便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直肠在正常情况下是空虚的,但当集团运动推进粪便进人直肠时,如容积达150〜200毫升,直肠腔内压力升至7.3千帕时,可刺激直肠壁内感受器及其附近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盆神经、腹下神经到达骶神经的排便低级中枢,由该中枢发出的冲动沿盆神经的副交感纤维传出,引起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由低级中枢神经传出的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使粪便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低级反射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直肠感受器产生的冲动除传给低级中枢外,还传给脊髓丘脑束上行达丘脑,最后至大脑皮质进入旁中央小叶,丘脑下部及脑干的排便反射高级中枢,并引起便意。排便反射的高级中枢可以加强排便低级中枢的活动,还可使腹肌、膈肌等收缩,增加腹内压,帮助排便。然后,腹肌松弛,肛门括约肌收缩,夹断一节粪便,因粪便重量自然下落。此后肛管再次闭合,肛门皱皮肌收缩清除剩在肛门周围的粪便渣。粪便排出后,内括约肌松弛,肛门周围皮折变浅,又可清除皮肤皱褶内存留的粪渣。这一排便活动完毕后,可再开始另一排便活动。正常排便时可排空降结肠、结肠脾曲或更上部的结肠,也有人即便是直肠的内容物,也不能完全排空,至于能把全部结肠内容物排空的则属罕见。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