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2015-10-21 11:49:48

出自:

  《素问灵兰秘典论》。

译文:

  肺脏好比是国家的“宰相”,协助心脏治理全身,调节气血营卫,沟通和营养各个脏腑,使它们保持各自的生理功能,而且互相之间能够协调统一。

解析:

  肺在人体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宰相,可见肺的地位之高。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国家里,宰相的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的肺脏也是处于这宰相这个位置。宰相是处理国家各种事物的,我们的肺就像宰相一样在人体内起到治理调节的作用。

养生智慧:

  “省言”可养肺气

  在人体内,心的重要性处于最高位,但是从现代人体解剖学中来看,肺比心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心君的师傅,相当于辅佐历代帝王的宰相级人物。

  肺者,治节出焉。表面上看,肺主管治理调节。但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大乱方能天下大治”。这其中“治”与“乱”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治”有“正常”之意。关于“节”,《黄帝内经》里面有一个解释:“所言“节”者,神气所游行,出入也。”游行、出入就是枢纽、关口。“节”实际上是往来的通道枢纽,所以“治节”就是使“节”的功能正常。也就是说,肺的“治节出焉”就是指肺的功能好,人正常的气机才能表现出来。

  平时我们如何养肺气呢?

  中医认为,“省言”可养肺气。历代养生家大都主张节言少语,并以此促进健康长寿。

  《论语乡党》说:“食不言,寝不言。”《千金翼方道林养性》中说:“不得寝卧多言笑,言则五脏如钟磬,不悬则不可发声;行不得语,行语则令人失气”,“勿能冷开口大语为佳”。可见,古人强调寝卧、饮食、行走和遇冷之时,不得言谈或大声言谈,因为这分别会影响睡眠及五脏功能,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过多耗散精力,损伤肺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言语谈笑过久或高声谈笑之后,常易出现口干舌燥、精力不济的感觉。这说明言谈无节确能伤津耗气,损害人体健康。古代养生家倡导言谈有节、注意禁忌等思想,是有道理的。

温馨提示:

  肺具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在寅时即凌晨1点至3点,人体的气血开始由肺重新分配。因此,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多是肺气不足的表现。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