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贫血的饮食原则(一)

2014-10-18 22:20:20

  1、多吃含铁的动物性食物

  饮食中的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血红素铁,多存在于兽类、禽类、鱼类的肌肉和肝脏中,进入人体后,吸收利用率较高。另一种为非血红素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其吸收受饮食组成及其他成分(如植酸等)的影响,吸收利用率明显低于血红素铁。

  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吸收率(除鸡蛋外)也高于植物性食物(见下表)。因此,食物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性肝、瘦肉、蛋黄、豆类和某些蔬菜等,其中动物肝是防治营养性贫血的首选食物。瘦肉的含铁量并不高,但其吸收率高,可作为补充铁的重要食物。鸡蛋黄含铁7%(整个蛋含铁2.7%),虽吸收率不高,但它的来源丰富、加工方便,又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故也是铁的良好食物来源。黄豆含铁量高(11%),吸收率也并不低(7%),不愧是植物性食物中铁的良好来源,故应提倡多吃大豆及豆制品,以补充铁质。

  食物搭配应合理

  饮食的组成及各种成分,对铁的吸收利用是有影响的。一般地说,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混合食用,可提高机体铁的吸收率,无机铁与动物性食品或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胱胺酸、葡萄糖等)混合食用,也可增加吸收率,但与植物性食品混合食用可降低吸收率。

  所以,当饮食中动物性食物占热量的百分比高时,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程度也提高,反之,即使表面上铁的摄入虽不低,但由于吸收利用程度差,仍可导致铁缺乏。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