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的制作方法及煮食豆浆注意事项

2013-10-02 11:24:51

  豆浆起源于我国西汉,相传为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始创(每年安徽淮南都举办豆浆、豆腐节)。刘安是大孝子,其母患病期间,刘安每天用泡好的黄豆磨豆浆给母亲喝,刘母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豆浆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

  大豆蛋白质消化率只有48%,整粒煮大豆的消化率为65%,而豆浆消化率达84.9%,豆腐消化率高达96%。豆浆被科学家称为“心脑血管保健液”的美誉。

  豆浆除含大豆所有营养外,还含有一种其他食物所缺少的植物雌性激素——黄豆苷原,可调节女性内分泌,降低乳腺癌、子宫癌发病率;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营养专家认为豆浆对女性的保健作用格外明显,青年女性常喝豆浆,则能减少面部青春痘、暗疮的发生,使皮肤白晳润泽,美容养颜。中老年妇女每天喝500毫升豆浆,能改善心态和身体素质,促进体态健美,显得年轻。女性应多喝点豆浆。营养学家认为,豆浆中的豆腐渣热量低,所含膳食纤维和钙超过牛奶,且易被人体所吸收,故对于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症的病人来说,豆渣不仅能充饥饱腹,还是优良的保健食品。

  四季饮豆浆都有益。春秋季饮豆浆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夏季饮豆浆消热防暑、生津解渴,冬季饮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

五谷豆浆

  除了传统的黄豆浆外,中医有五色补五脏之说:红豆补心,黄豆补脾,绿豆补肝,白豆(眉豆)补肺,黑豆补肾。五色豆浆对心、肝、脾、肺、肾五脏都有补益的作用。对于体质弱、无牙、消瘦、只能吃流食的人,如能在再加点大米、玉米、花生、黑芝麻、红枣、枸杞子、百合、亚麻籽等作为豆浆的配料,营养素会更加丰富。

豆浆的制作方法

  做豆浆的大豆要用水浸泡一个晚上(夏天温度较高,为防止细菌过度繁殖,可放在冰箱低温下浸泡大豆12~24小时,换水洗净后,用大火将其煮开,再用小火煮7分钟左右,闻到豆香味即为豆熟了。熟豆可现做豆浆,也可放在冰箱保存备用。长时间浸泡的大豆比起干豆制作豆浆,不但可提高10%出浆率,还能提高豆中蛋白质、钙、铁、锌的吸收利用。

  用生豆搅拌出来的生豆浆一定要彻底煮开,当生豆浆煮至80℃时,豆浆中的皂角素因受热膨胀而产生大重气泡,出现假沸现象,如此时误以为豆浆己煮熟了,人喝后,其中还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和皂角素,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正确的煮法是出现假沸时再煮5~10分钟,豆浆里的有害物质被破坏后,饮用才安全。

食用豆浆应注意

  豆浆不能加红糖,红糖里的有机酸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会产生变性沉淀物。

  空腹不要喝豆浆,空腹喝豆浆后会使豆浆中的蛋白质过早地转化为热量而被消耗掉,起不到喝豆浆的保健作用。

  豆浆忌与药同饮,有些抗生素类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甚至产生副作用,危害健康。

  不要用保温瓶储存豆浆,豆浆在保温瓶中经过3~4小时,即会酸败变质而不能饮用。

  豆浆偏寒,胃寒、寒性体质的人可加些姜片中和寒性;脾虚、腹泻、胃炎、肾功能衰竭、肾结石、痛风等病人,食用豆浆会加重病情;半岁内婴儿不要喝豆浆。

  豆浆最好在早上喝。每次饮200~500毫升。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