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吃盐增强健康

2013-08-30 16:41:56

  食盐是正常饮食中最基本的成分之一。钠能帮助维持正常的血量并控制人体细胞对水的吸收和排出,钠对于刺激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导以及蛋白质和糖类的代谢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氯用来保持人体内的酸平衡,并使某些酶产生作用。在人的体液中约含有0.9%的氯化钠。

  人体通过食物获得食盐,其来源通常为以下三种:一是食物中的自然含盐量;二是食品加工时添加的盐;三是烹调或进食时加入的盐。

  通常,我国健康成年人每天要从各种饮食中摄取15-20克左右的盐,每年摄取约5.5-7.3千克。食盐经过人体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调节人体内盐分维持含量不变的器官是肾脏,对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再吸收而加以控制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人体中约有200万个汗腺,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0.35%-0.7%的盐分。若因大量排汗而不能及时补充盐分,就会发生热痉挛的症状。

食盐与高血压

  各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3克的居民区,血压值较低,当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迁移到每天食盐8克左右的地区,他们的食盐增加了,血压也明显上升。日本咸食地区,每人每天食盐20克左右,高血压和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增加。我国有“南甜北咸”的习惯。北方食盐多,高血压患者也多。

预防高血压发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便是限制盐的摄入量。

  有高血压倾向的人,对咸味的敏感性降低,别人觉得咸得不能吃,他们却觉得味道正好,所以不知不觉地吃盐比别人多。我国还有不少地区有用盐来保存食品的习惯,如用盐腌制咸菜、咸鱼、咸肉、咸蛋等。如果大量食用这些腌制品,也会大量摄入钠盐。

  为了做到既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又能使人吃到美味可口的营养膳食,应从改善膳食结构入手,增多副食花样。同时,在烹调上应尽量少用盐和酱油,可以用糖、醋、葱、姜、蒜、胡椒等调料,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更重要的是养成淡食的习惯。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食谱,就特别注意少盐、少脂和少糖,他已养成了基本不吃盐的习惯。这是他在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时,知道了尽量少吃盐的好处之后,在一个星期之内养成的习惯,一直坚持了下来。

婴幼儿的食盐量

  婴幼儿,由于肾脏发育尚未成熟,缺乏排出血中多余钠的能力,钠蓄积体内极易危害健康。因此,婴幼儿需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根据美国营养学家推荐,0-6个月婴儿每天需食盐115-350毫克,6-12个月为每天250-720毫克,1-3岁为每天325-975毫克。

吃多少才适宜呢?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世界各国人均的食盐摄入量不一,美国每人每天约摄入5克盐,德国5-8克,日本是10克以下,中国在15克左右。

  世界各国的意见尚不太一致,美国是积极主张低盐的国家,美国营养学会认为,成人每天摄入1.1-3.3克食盐即可满足正常的生理需要,即每日三餐,每餐摄入1克左右的食盐就足够了。

  因此,我国医学界人士根据这些情况,提出我国居民的食盐量:南方每人每日不要超过7克,北方每人每日不要超过10克。这一建议不但有科学根据和有利于人民健康,而且也照顾到了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应该大力提倡。

  当然,如果每人每天能控制在5克以内,可能会更理想。只不过离国人的饮食习惯和接受程度尚存在一定距离。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阅读